新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激励对策研究

来源 :山东工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人口形势正发生显著变化,总和生育率逐年下降,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也在不断加剧。“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作为我国人口发展现阶段的新生育政策,于2021年8月正式落地实施。但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2022年我国总和生育率跌破1.1,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人口形势仍在恶化,新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应有预期。因此,要彻底改变我国生育水平现状,必须从个人生育意愿入手,深入分析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配套激励措施,这对于提升生育意愿,调整生育相关激励对策至关重要。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莱宾斯坦成本效用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史密斯公共政策理论为依据,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后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我国历年生育政策的梳理,深入分析新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以及迫切需要优化的事实,为后续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和实证分析奠定基础。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互联网在线爬取两种方式获取生育意愿实证研究所需数据。首先,运用网络爬虫方法获取互联网中关于生育和婚姻两个话题的评论内容,利用LDA模型进行文本分析,最终得出就业、性别偏好、政策福利、社会压力是女性考虑生育时主要关注的因素,地方性民俗以及部分性别事件的不公平处理则影响了广大青年对婚姻的选择。其次,将以上结论融合理论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在线上和线下进行发放,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816份,对样本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后构建Logit模型。针对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固定资产以及家庭月收入这四个因素,进一步构建半参数Logit模型探究其对生育意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女性生育意愿整体偏低,但仍存在潜力。在考虑现实因素后,不愿生育的女性占比由1.36%增至13.03%,若国家给予足够的经济和服务支持,则其中大多数女性愿意改变想法。(2)第一个孩子性别、年龄和年级排名对多孩生育意愿存在一定影响。一孩性别为女性或处于18岁以下时,生育意愿较高;一孩成绩年级排名处于前30%时,生育意愿整体较低。(3)新生育政策普及程度较好,但未能最大化发挥其效用。配套措施中激励程度较高的补贴性政策对非企业职工女性不友好;产假类政策激励程度普遍不高。(4)不同因素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居住地区、生育政策了解程度、一孩性别、养老保障及生育对工作影响程度均对生育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职业性质、孩子是否有人照顾及现有子女学习情况对生育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双方父母年龄、婚姻满意度及对孩子未来发展期待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已婚未育女性和已婚已育女性中表现相反。(5)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固定资产和家庭月收入对生育意愿存在非线性影响。对已婚未育女性来说,处于30-45岁时年龄的增加会使得生育意愿增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整体呈现先强后弱的负向作用;家庭固定资产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近似呈现出“U”型,而家庭月收入则整体呈正向趋势。对已婚已育女性来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近似呈现倒“U”型,家庭固定资产和家庭月均收入由中等向高等水平转变时,生育多孩的意愿会降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及发达国家生育支持政策经验,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和人口现状,从个人生育观念、女性就业环境、育儿支持配套措施、生育全过程保障体系以及女性人身安全这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1)对生育观念进行正确宣传和引导。对生育政策进行多主体多样化方式宣传,充实宣传内容,突出家庭其他成员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性。(2)打造女性公平就业环境。适度延长产假时间,建立夫妻产假共享机制;建立国家、企业生育成本共享机制,给予企业资金补贴或提供税收等优惠政策。(3)提供育儿配套支持措施。完善学校教育机制,整合教育资源,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因地制宜,根据父母务工年限时长取消户籍限制;建立托育服务机构,普惠幼儿保险;根据家庭孩子数量灵活设置退休机制。(4)健全女性生育全过程保障体系。依据地区灵活调整生育补贴发放额度,扩大受众范围;培训助产士等专业人员,为女性孕期身心和婴幼儿照料提供服务。(5)完善女性人身安全保障法律法规。明晰犯罪条例,提高犯罪成本,培养女性依法捍卫自身权利的能力,消除女性恐婚心理,促进该群体生育意愿向生育行为的转化。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越发成熟,无人机已在电力巡检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无人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多集中于利用无人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发现线路故障等方面,而解决线路树障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针对输电线路树障清理问题,设计了一款携带电锯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Carry Chainsaw Quadrotor UAV,缩写CCQUAV)进行电力巡检及树障切割处理。本文主要针
学位
本文基于多光谱领域技术,设计了一套领域识别方案,以解决人工丈量树障砍伐区域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树障砍伐区域的自动提取,提高树木砍伐区域获取效率。
期刊
基于光流匀速远程操控的树障清理机器人功能应用范围是输电走廊树障清理,清理对象为生长接近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的树尖。机器人具备自主行走与树障清理两大功能,自主行走技术核心在于轮毂电机在不同树径下的匀速驱动,其驱动部分由动力电源系统、四组轮毂电机、光流传感器、采集驱动通信单元四部分组成。采集通信驱动单元在驱动轮毂电机的同时,可实时地对轮毂电机的力矩、速度进行采集。该电路能够很好地满足无刷轮毂电机的正反转及
期刊
针对当前树障测距图像标定系统测距结果准确性较低、测距时间过长的问题,设计了面向无人机平台的树障测距图像标定系统。硬件部分采用雷达传感器外部时钟源,根据内部PLL,为硬件电路提供参考时钟,利用SPI总线外连M45PE16串行闪存,控制硬件运行时间;软件部分根据视频流的编码方式,制定视频流的无线传输方案,整合视频信号编码后的数据,计算灭点成像的低序参数,形成图像标定方法,最终完成标定系统的设计。实验结
期刊
以LT水电站110 kV线路巡线现场进行树障处理时发生的放电现象,造成1人轻伤、1人重伤的事故案例,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期刊
随着我国电力设施的不断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线树”矛盾日益突出,为使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需将障碍树枝快速、安全地进行修剪,因此提出了输电线路机械修枝的课题。首先阐述了输电线路树木修枝机械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针对现有的四种输电线路树木修枝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这四种修枝机械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输电线路树木修枝机械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膝骨关节炎是社区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极易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物理治疗作为无创、无痛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电疗法、超声波疗法、体外冲击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动疗法在膝骨关节炎康复中的应用。该文作者认为,物理治疗疗法经济且易被患者接受,对于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作用。
期刊
<正>2023年5月16日,随着带电作业准备工作的完成,国网山东枣庄供电公司台儿庄供电中心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开始了带电清障作业任务。在涧头集镇东侧,工作人员将作业四周设置了醒目的安全围栏,并在带电作业车前后50米放置“前方施工”警示牌,设专人盯守,保证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在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
期刊
针对输电线路附近的树障进行清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悬挂伸缩刀具的树障清理空中机器人并进行了仿真和实物验证.首先,对悬挂伸缩刀具的空中机器人进行了伸缩刀具重心变化下的动力学、运动学建模及接触建模.其次,为避免空中机器人接触作业时机器人倾翻的问题,设计了力估计器用于力感知和导纳控制器用于力控制.针对空中机器人非线性强耦合、伸缩刀具时参数摄动及作业时扰动的问题,设计了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
期刊
本文探讨了多光谱与激光点云技术的融合对树障预测的研究。在无人机线路通道树障检测过程中,将多光谱技术与激光点云技术融合使用在通道树障检测中,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与识别通道中的树障,尤其是预测树木生长方面针对不同树种的生长趋势建立模型,相对于单独使用激光点云技术预测的更加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