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融合数据中心网络虽然融合了多个网络架构,降低了基础设施的开销,但是现有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解决方案如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等在融合数据中心网络中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数据中心网络虽然融合了多个网络架构,降低了基础设施的开销,但是现有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解决方案如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等在融合数据中心网络中实现复杂度高,需要经验丰富的网络管理员进行复杂细致地手动预先配置。此外,作为现有虚拟化架构下常用的开源虚拟交换机,OVS(OpenvSwitch)缺乏对不同应用的区分机制,也不具备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实现QoS自适应的能力,不能提供区分应用的自适应QoS保障服务。基于当前融合数据中心网络和虚拟化网络管理复杂的问题,针对开源虚拟交换机OVS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架构的区分服务的QoS保障系统。设计实现了流量分类标记与流量整型方案,将不同优先级的应用流量区分开来,完成服务区分功能。设计实现了监控当前网络状态的控制器,动态调度调整各类优先级应用的流量带宽,实现虚拟交换机的QoS自适应功能。根据时延需求计算最短路径选择最佳路由,充分保障时延敏感型应用的的服务质量。在虚拟化平台上对所提出的软件定义OVS的QoS保障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软件定义QoS保障策略拥有细粒度的控制机制,能保障不同业务类型流量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实现了QoS的自适应,无需网络管理员进行复杂的手动预先配置,充分发挥了网络融合集中的优势。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服务业一直被认为技术落后、缺乏创新。最近,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创新(服务)产品功能的发展,都是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核心驱动
地形可通行性指地形的各种条件(高程、坡度、起伏度等),在地质、植被、水系等各因素共同影响下,对于通行的支持程度。对地形可通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军事作战指挥、区域条件评估、路径规划、机器人导航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地形在多种因子影响下的可通行性为中心,对基于栅格数据的地形可通行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展开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地形可通行性的概念做出论述,
孔隙水压为表征土体力学性态与损伤程度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提升其传感器量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目前动力离心试验量测技术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据国内外传感器故障率统计,孔
“一带一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为文化“引进来”带来新机遇。作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名人传记的中译能帮助我们在与西方国家交流时,更加“知己知彼”,进一步了解史实和人物性格,以史为鉴,同时也有利于研究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本翻译实践报告材料选自《伊丽莎白王太后》第十二章,该书由英国王室传记作家威廉·肖克罗斯(William Shawcross)所著。在翻译准备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难点
电视音乐竞技节目作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重要分支,诞生至今三十年间,已经成为我国电视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视音乐竞技节目的发展嬗变,不但反映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变化,也是社会文化现象的风向标,尤其代表了年轻人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因此,电视音乐竞技节目呈现出的文化样态、审美意识、价值取向,在不同阶段对社会文化影响、舆论导向,以及推进传媒产业进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我国内地电视音乐竞技节目不
色散冲击波的现象在自然中随处可见,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本文通过Whitham理论,对修正的复散焦KdV方程在间断初始值下的解进行了完全的分类,研究了每一类下的色散冲击波或者稀疏波的动力学行为,以及相应的数值模拟对比图。我们将研究修正的复散焦KdV方程的解的过程约化为研究四个用于描述冲击波演化行为的拟线性方程,即Whitham方程。从Lax的推导开始,我们利用finite-gap积分法,推导出用黎
陕西宝鸡北部陇县-千阳-岐山地区,地处祁连-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地块结合部位,晚中生代以来,两大构造单元经历了多阶段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在其间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格局,其中包括六盘山构造带、渭河盆地及渭北隆起。通过在该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融合地质、遥感、物探和钻探等综合手段,获得了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沉积建造序列及变形特征等资料。依据板块构造和盆地分析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获取的地层、构造、地
为探究CT1型弓形虫卵囊对昆明小鼠的致病性,本研究以4周龄昆明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个/只、10个/只、100个/只三个剂量对其灌胃CT1型弓形虫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弓形虫卵囊后
在各种改性剂中,天然沥青因为其可以较好的与基质沥青结合且储量丰富不断受到道路工作者的青睐。其作为一种地质资源,是石油产品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机物。其中布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大量的隐私数据集中于移动终端,一旦泄露会对用户的资金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移动终端较高的使用频率导致隐私窃取等大量恶意软件的开发者将其视为重要目标,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恶意软件的自我保护、抗检测、抗分析技术也在进步,这就为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