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调整了周边外交政策。在2013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确义利观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并为今后5至10年中国进行周边外交作出战略部署,确定了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解决方案。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与互联互通。这两次的外交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大政方针,为周边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论文以中共十八大作为时间节点,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论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历史的回顾,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周边外交政策调整由国家大战略决定、受大国因素、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影响;周边外交区域合作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安全、人文诸领域并重;周边安全由政治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经济和舆论领域。论文分析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因素,认为它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服务于中国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战略;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复杂海疆争端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促使中国必须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三,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环境造成的复杂局面促使中国必须调整周边外交政策。论文着重探讨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和实践几个方面的调整。周边外交思想方面,明确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确义利观、周边命运共同体等。在周边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周边外交从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方面全面推进。政治上,中国国家领导人频繁与周边国家领导人会面,加深战略互信,并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经济上,把“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加快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安全上,加强与周边国家军队联演联训,积极传播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人文交流上,加大对周边国家的教育文化援助力度,国家领导人率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重视培养睦邻友好的生力军,推进与周边国家睦邻互信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呈现立体化、多元化、跨越时空的基本特征。论文也分析了目前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并从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认为政治上应加强与周边国家战略互信,与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经济上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顺利与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和周边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安全上应借鉴陆地划界的经验妥善解决海岛争端,同时改善中国舆论传播机制,化解舆论风险;人文上应坚持与周边国家扩大人文交流,培养睦邻友好的后备军;加速中国主流媒体国际化进程,不断引导周边国家媒体舆论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