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历史城镇保护中的GIS技术应用研究——以昭化古镇为例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地震后,各地学者相继开始了震灾后的各类研究,尤其是针对于地震灾区的研究,但历史文化城镇等灾后重建研究的方向则较少。由于学科、技术方面的限制,我国目前在研究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多为以定性分析和经验为主的偏于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富有经验的学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的把握,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和现实问题来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保护问题和矛盾,但在研究过程中却存在着数据管理不便及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城镇灾后重建研究的数据库系统的构建框架的探讨,以昭化古镇的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探索了昭化古镇灾后重建研究数据库的构建模式,并通过实例阐述昭化古镇灾后重建数据库的应用方法,分析数据库在历史城镇灾后重建保护中的优势。本文希望通过历史文化城镇灾后重建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将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起来为灾后重建研究所用,克服传统灾后重建保护研究技术方法在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不足,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促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都在抱怨精神与身体的双重痛苦:疲劳、头痛、颈椎疼痛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症状是高科技为现代办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弊端。
学位
城镇群在国家空间格局和经济格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既是宏观发展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极,也是协调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平台。,城镇群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系统的发展相
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中华民族各地留存了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同时也是民族特色记忆的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法独立存在的遗产类型,其价值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住宅的建设量大面广,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新农村的建设,农宅建设已经成为住宅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在其建造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还存在着一定
当下我国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养老居住需求日益增长,并成为国家和个人的共同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要养老居住模式的梳理以及对绵阳市老年人居住实态及养老意愿的调查,分析我
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城乡建设规划的首要规划,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何抓住城镇特色做好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定位,对于快速高效推进区域城镇化有着
学位
随着青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受城区的面积的限制,城市更新渐成青岛建设的一大主体。青岛城市更新的诸多内容中,老旧社区改造已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又开始追忆和梦想着乡村生活的恬静和舒适。繁忙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