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检查,观察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数量及分布特点,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微出血数量与血脂之间的联系,探讨微出血在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血脂的控制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检查,观察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数量及分布特点,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微出血数量与血脂之间的联系,探讨微出血在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血脂的控制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0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排除了颅内出血、占位、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患者,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所选择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并获得其详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高血压疾病史、糖尿病疾病史等,根据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有无微出血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微出血组,其中微出血组36例,无微出血组48例。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通过计算评估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设备及检查方法:使用具有8通道HEAD-A线圈的GE Discovery MR750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SUN工作站(软件版本Advantage Workstation4.6),对患者利用头颈部联合相控阵线圈行TIW1、T2WI PROPELLER、T2WI FLAIR、DWI、SWI序列扫描。图像评价:由两名中级职称以上的磁共振室医师双盲法阅片,分别记录各个患者常规序列TIW1、T2WI PROPELLER、T2WI FLAIR及DWI、SWI序列的信号特点、数量、分布等,另行参阅微出血观察者量表(BOMBS)以提高不同研究者之间观察项目的一致性;相互协商达成一致后,记录微出血的数目及分布。对微出血危险因素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根据微出血存在与否进行分组,分成两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院前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指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学数据处理:对上述收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微出血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微出血存在与否为因变量,将P<0.05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无微出血组比较,微出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间比较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无显著性差异。3.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四分位分组,并计算出浓度,统计不同四分位下的微出血个数,个数是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不同百分位数逐渐增加的。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百分位数的浓度可能为脑微出血的保护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5百分位数的浓度可能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微出血出现的数目较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偏高是微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胸痛发作后4小时内进行的血管造影中,几乎90%的患者有冠状动脉闭塞,但令人困惑的是大约有10%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没有明显的管腔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心脏早复极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微伏极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HRV)等相关指标来对不同振幅的早复极波(Early repolarization wave,ERW)进行研究分析,探讨MTWA及HRV对心脏早复极患者可能发生猝死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中,TSH及TPOAb、TGAb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曾就诊于骨质疏松门诊的绝经后妇女,共174人。根据受试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
目的本实验检测了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及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otair、lncRNA-p21、HCP5及RP1-68D18.2水平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住院应用药物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入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对冠心病患者及时进行危险分层,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端粒(telomere)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含(TTAGGG)的DNA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及细胞有丝分裂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及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发生规律,为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68例。参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分组标准,将选取的2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使用SPSS20.0
目的:探明山东省聊城市表浅食管癌(Superfic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SEC)的患病情况,探讨SEC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提高SEC的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之间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行内镜检查发现、并最终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
目的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已经成为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之中。结直肠癌患者多数情况下一经发现多处于中晚期阶段,以致于手术机会小,预后差。而且大部分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恶变而来的,可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指标仍不理想。因此找到一种新的能够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指标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T1在人类肠道恶性肿瘤中有高表达的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从临床上易于获取的数据资料中,探寻脓毒症发生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ID)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指导临床预防脓毒症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以最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从而改善脓毒症的预后。研究方法从2016年06月至2018年05月两年间
研究目的鉴别抗体不同状态下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协助医师进行临床治疗决策,尤其是抗体阴性病例。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AE及诊断为抗体阴性AE患者共42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指标、影像学、治疗方案及疗效等方面。根据脑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