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本文尝试将心理自由概念引入学习过程,倡导一种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学生心理自由境界的理念。 在对有关心理自由的研究及自由的含义作出梳理后,本文给出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的理解。所谓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它的根本特性是超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想象对思维的超越,自由对自主的超越,审美对功利的超越。思维、自主、功利从不同角度束缚着学生的心理,要以超越的想象、自由和审美来敞亮学生心理。 倡导这一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全球化与多元化为主导的时代潮流要求学生不能再是“知识行囊”,而要发展开放、自由的智慧和理解力。其次,追求学生心理自由是人类精神解放的重要内容。谋求精神世界的解放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作为对人类精神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应以这种追求为己任,塑造学生自由的心理。最后,现实教育改革离不开学生心理自由。无论是创新教育,还是主体性教育,都需要学生的心理自由来保证。 本文从四个方面勾勒了促进学生心理自由的教学。第一,教学观念变革。要摒弃和防止“占有”的教学观妨碍心理自由,而代之以“存在”的教学观。第二,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纯粹以理性知识或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内容都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自由,而要在来自生活世界的具有建构意义的教学内容中畅游自由之心理。第三,教学过程融入游戏。从本体论角度认识游戏,将教学过程融入游戏成为开辟学生心理自由的蹊径。第四,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师生关系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