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敏化与局部皮肤微生态的变化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穴位既反映机体状态,又是施治部位。临床和基础研究过程中,疗效常是判定穴位有效的最终评价指标,也是判断穴位特异性的依据。临床研究中,尽管多数结果表明施治于穴位比非穴位疗效好,但也有不少研究指出二者疗效并无差别。这说明,以既定框架固化穴位的部位与主治不利于探究穴位的本质。穴位所表达的体表与内脏、体表与深部软组织联系是生物体所共有的。我们根据前期皮肤与内脏会聚-易化现象研究提出,相对于正常生理情况下穴位的“沉寂”,疾病状态下穴位是“活的”,是一种“敏化态”。穴位动态特征和敏化揭示了穴位的特性及其发挥治疗效应的方式,对深入研究穴位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穴位敏化现象包括体表感受野扩大、痛觉敏感、局部皮肤潮红渗出等神经源性炎性反应。既往研究表明,内脏疾病状态下,内脏感觉传入冲动的一部分可经轴突反射或背根反射逆向传导至皮肤。支配此处皮肤的神经末梢可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致炎因子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等。这些物质引发肥大细胞聚集、脱颗粒并释放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与组胺(Histamine,HA),加剧炎性因子释放。因此,皮肤及皮下组织局部形成“炎性汤”状态,其中的活性物质是敏化的物质基础。既往对穴位敏化相关现象观察基本围绕内脏病展开,对深部软组织病变造成的穴位敏化及其机制研究甚少。另外,皮肤角质层乃至真皮层广泛栖息着皮肤微生物,生理情况下不存在绝对的无菌状态,隐性感染可造成无皮损的炎性状态。遗憾的是,相较于近年来被高度关注的肠道微生物,目前皮肤微生物研究基本止步于皮肤病领域。皮肤常驻微生物从机体孕育之初便参与生命的进程,塑造、调节着皮肤免疫系统以适应外界刺激。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有皮肤微生物的参与,目前尚无研究涉及穴位敏化过程中时刻变化的微生物与神经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次聚焦软组织病变造成的敏化状态下,皮肤微生物在敏化中的角色,通过对比敏化与非敏化处微生物组信息初步观察敏化对皮肤微生物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部位软组织病变患者体表敏化点与自身对侧非敏化对照点的痛阈值;观察不同软组织病变体表敏化点的菌群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触诊进行敏化点探测,纳入存在明显单侧体表痛敏现象的软组织病变患者,分为敏化点组和自身对称部位的对照点组。首先用感觉测痛仪对软组织病变患者敏化点与自身对照点进行机械阈值的检测。再以无菌拭子对软组织病变患者皮肤敏化点与对照点分别进行采样,自身双侧进行对比,观察敏化点细菌多样性、组成结构及个别细菌丰度的分布特点,初步探索可能与敏化相关的差异细菌。结果一:敏化点与对照点探测及痛阈值测量。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患者(N=11,肩部软组织病变N=3,膝部软组织病变N=8)敏化点痛阈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二:敏化点与对照点皮肤细菌16SrDNA高通量测序。(1)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量: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患者(N=41)敏化点处OTU数量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lpha多样性: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患者(N=41)敏化点处Observedspecies、Chao1、Simpson和Shannon指数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eta多样性:软组织病变患者(N=41)自身双侧ANOSIM分析R>0者占8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门水平差异细菌:在门水平,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患者(N=41)敏化点厚壁菌门(pFirmicutes)丰度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菌门(p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pActinobacteria)丰度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门(pBacteroidetes)丰度敏化点与对照点无显著差异(P>0.05)。(5)属水平差异细菌:在属水平,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患者(N=41)敏化点葡萄球菌属(gStaphylococcus)丰度显著增加,鞘氨醇单胞菌属(gSphingomonas)和不动杆菌属(gAcinetobacter)丰度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菌属丰度敏化点与对照点无显著差异(P>0.05)。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肩部软组织病变患者(N=20)敏化点葡萄球菌属丰度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菌属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腰部软组织病变患者(N=8)敏化点不动杆菌属、罗尔斯通菌属(gRalstonia)和微球菌属(gMicrococcus)丰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菌属丰度敏化点与对照点无显著差异(P>0.05);膝部(N=10)、肘部(N=2)和腕部软组织病变患者(N=1)各菌属丰度敏化点与对照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患者敏化穴位痛敏现象明显;(2)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敏化穴位处细菌物种种类数量、分布均匀度有减少趋势;(3)与自身对照点相比,软组织病变敏化穴位处细菌组成结构有一定差异;(4)与自身对照点相比,敏化穴位处厚壁菌门、葡萄球菌属丰度显著增加,不动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丰度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针灸通过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分泌大量神经化学物质、调节时钟基因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症状,而针灸对各种肠道菌群的丰度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针灸疗法及肠道菌群三者密切相关,针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但目前临床治疗方案缺少对单纯针刺疗法的研究,无法明确疗效来自针刺还是联合药物;选穴、配穴方案和针刺手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早在上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生命健康带来的危害,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及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发展阶段所经历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以压缩共存的方式集中显现,具有PM2.5浓度超标严重、持续时间长且涉及区域广的特点。PM成分复杂,主要由矿物粉尘、元素碳、氮氧化物、SO2、
研究目的1.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清金化痰汤的抗炎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参考;2.结合清金化痰汤抗炎及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建立合适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以作为质量控制方法的补充;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是全球亟待解决的卫生健康问题。清金化痰汤选自明代医家叶文龄撰写的《医学统旨》这一古籍,是治疗肺系疾病的经典名方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雷火灸中医护理不同时长对干眼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眼部症状、BUT、角膜荧光染色、SchirmerI试验等变化情况形成雷火灸中医护理技术护理规范以及通过观察不同时长患者眼部局部皮肤温度变化、有无烫伤、不适症状(眼部症状、呼吸道不适、全身症状、枯草热类似症状等),探讨该项技术对干眼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开展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分析评价传统中医方法雷火灸在干
《中国医籍考》原名《医籍考》,是由丹波元简、丹波元胤、丹波元坚父子三人相继完成的一部中医目录著作,编撰历时30余年,成书于1831年。丹波元胤对此书贡献最大,因而一般称此书为丹波元胤所撰。《中国医籍考》在成书之后经历了钞本流传、刊刻传播和补充完善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中国学者的积极参与。因此,此书的流传是近世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中国医籍考》收录了上自秦汉,下至清道光2000
研究背景:现代医家多认为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肺系疾病中出现“肺胀咳逆”“喘不得卧”“目如脱状”等症状的阶段属于中医古病名“肺胀”的医治范畴。数据表明慢性肺系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状[1],给社会生产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并且在现如今的医疗实践中,西医并不能达到强有力的治疗效果,收益风险比不够有利,而肺病一直是中医的优势学科,因此笔者希望能挖掘中医古籍文献里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经验,补西医的短板,以缓
研究目的: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导师王凤云教授临床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物、配伍特点、核心处方等,总结其临证经验。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之间导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特需门诊治疗的GERD患者门诊病例698份。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中药处方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
研究一 口服中药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Meta分析目的 系统评价口服中药治疗HFrE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总结治疗HFrEF的高频中药。方法 1.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共7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近十年,即从20
研究背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模式是中医药常用临床研究模式之一,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热点,既重视对疾病的诊断,又重视对中医证候的判断,其研究模式的金标准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近年来,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面临的挑战逐渐浮现:同一证候中包含诸多症状,每一个体或者(和)每一种中药复方对同一证候中的这些诸多症状有侧重,即,同一疾病同一证候,由于患者群体存在异质性,因此表现出的症状亦会有侧重
研究目的本课题组前期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益肾蠲痹丸能改善卵巢切除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踝关节的肿胀程度及跗骨骨表面骨微观结构的破坏,减轻关节局部炎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及软骨与骨的破坏。其机制与上调ephrinB2蛋白,抑制破骨细胞(Osteoblast,OC)分化和活性的过度增强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制备肾虚(卵巢切除)CIA模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