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作为社会底层的阶级,同时又是社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很早以来就进入了文学写作;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因其与外界联系较少,自古以来就是闭塞的象征,所以,农民对于社会、历史有着属于他们的独特的思考,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涉及到农村与农民问题。同时,战争、革命、改革,作为社会的一种推动力量,影响着每一个社会人的生活,所以,中外也不乏作家将眼光投向战争与革命文学创作,以记录这种重大的历史转折对于社会对于人民的影响。本论文则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关注中俄农民题材创作的传统,关注肖洛霍夫和陈忠实的农民题材作品,并将二者加以对比。本论文的主题是对比分析肖洛霍夫和陈忠实笔下农民题材创作的异同点。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两位作家创作的相同之处——作品的典型环境以及所处的特殊时期。两位作家都具有故土情结,将自己的故乡作为小说展开的地点;同时在时间的选取上,都选择了中俄两国历史上转型的动荡时期。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两位作家作品中存在的两种类型的农民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一是战争革命时期的农民;二是改革进程中的农民。对于第一类农民的分析集中在葛利高里与黑娃两个人物身上;对于第二类农民的分析集中在肖洛霍夫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与陈忠实后期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于人性的阐释。讲述两位作家创作的出发点——人道主义情怀,全面展示人性的复杂,并阐明两位作家在展现人性这一命题方面的独特之处。当今学界对于农民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学、历史学的层面,从文学角度的研究较少;对于两位作家而言,研究更多集中在了作品的人物比较、环境比较等等方面,极少有论及农民性的研究。本篇论文主要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兼涉政治学、历史学,旨在通过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来丰富关于农民题材创作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