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504通过靶向调控FZD7介导的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间质表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40-50%。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将胶质瘤分为I、II、III,IV级,其中以IV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恶性程度最高。目前对于GBM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的辅助放疗及化疗。即便如此,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仅有15个月。考虑到GBM高度的异质性,极强的侵袭能力以及对传统治疗方式的抵抗作用,揭示GBM内部的分子机制对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明确诊断及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因芯片及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肿瘤中的分子表达特点提供了便利的手段。Verhaak等研究者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GBM样本的分子表达数据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后发现,GBM依据其分子表达特点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亚型:经典亚型型、间质亚型,神经元型,前神经元型。其中间质亚型的GBM患者相比于其他亚型GBM患者的恶性程度更高,总生存期更短,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呈现出了极易复发和对放化疗治疗抵抗的特点。相反的,前神经元亚型的GBM患者相比于其他亚型GBM患者则体现出了最好的预后状态。另有研究发现,当前神经亚型和经典亚型的GBM复发时,复发的肿瘤往往具有间质表型特征,并且,放射治疗与化疗同样会诱导间质亚型的特征性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的升高。这些研究均表明,其它亚型向间质亚型的转变与GBM的恶性进展存在密切联系。然而,关于间质亚型转变的的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是一类长约22个碱基的非编码RNA。成熟miRNA靶向结合信使RNA的3’非编码区,以转录后调控的方式抑制其翻译并促进其降解。大量的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多种miRNA表达的失调。其中一些miRNA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进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而另一些miRNA则通过抑制促癌基因的表达起到抑制肿瘤发展的功能。最新的研究显示,miRNA在抑制GBM的间质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miR-181d,miR-218。我们的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miRNA-504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低于瘤周组织(NBT),并且可以独立评估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另外,通过后续的细胞功能学实验证实,miR-504可以通过抑制FOXP1的表达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另有一项研究显示,在GBM中,miR-504的表达与间质的特征基因YKL-40,CD44,VIM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在GBM中,miR-504可能在调控间质表型转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目的是揭示miR-504在调控GBM恶性间质表型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为间质亚型GBM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研究方法:1、样本收集及数据下载:我们收集了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50例GBM组织和10例瘤周组织,所有肿瘤组织均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GBM。我们从TCGA数据库(http://cancergenome.nih.gov)下载3级水平的miRNA/mRNA的表达数据及对应的临床资料数据,同时具有miRNA表达数据和mRNA表达数据的517个GBM肿瘤样本和10个瘤周组织样本纳入本次研究。GSE90603从GEO数据库中下载。2、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miR-504的相关基因在间质亚型GBM与前神经元亚型GBM之间的分布模式。3、基于miR-504负相关性最高的200个基因以及在低表达miR-504 GBM组织中上调最显著的200个基因,利用DAVID在线分析软件(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GO分析,预测miR-504参与的生物学过程。4、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www.broadinstitute.org/gsea),研究低表达mi-504组中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5、U87与U373细胞培养,胶质瘤干细胞的(GSCs)的分离、鉴定、培养及慢病毒的转染。胶质母瘤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U87、U373于含10%胎牛血清(FBS)的高糖培养基(DMEM)中培养。培养条件均为37。C,5%CO2。U87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GSCs-U87)的筛选采用干细胞培养基条件培养下克隆成球的方法。原代肿瘤干细胞(GSCs-1295)提取于GBM组织,将分离的细胞转移至75cm2的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干细胞培养基培养。直至肿瘤细胞球形成。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表面神经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及诱导分化后星型细胞标志物GFAP的表达。GSCs-U87与GSCs-1295细胞生长于含有B27细胞培养添加剂、上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条件均为37。C,5%CO2。使用包含miR-504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载体转染U87、U373、GSCs-U87、GSCs-1295细胞,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水平,评估转染效率,qRT-PCR验证miR-504表达水平使用包含FZD7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之前构建的稳定表达miR-504的U87及U373细胞,qRT-PCR定量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blot检测FZD7蛋白表达水平。6、通过TRIZOL法从样本中提取总的RNA,使用相应的miRNA反转录试剂盒与mRNA试剂盒合成cDNA后,使用SYBR GREEN法检测miRNA,mRNA的表达丰度。U6作为miRNA检测时的内参,GAPDH作为mRNA检测时的内参。7、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8、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9、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9、蛋白免疫印迹用于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10、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1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过表达miR-504后,肿瘤干细胞的致瘤能力的改变。12、免疫组化用于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133,KLF4和FZD7蛋白的表达水平。13、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504与FZD7的3’UTR的靶向结合。。结果:1、miR-504在GBM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低于瘤周组织。2、miR-504在间质亚型的GBM中低表达,并且与间质亚型的特征基因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3、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miR-504参与多个间质表型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如上皮向间质转化(EMT),细胞粘附,血管形成。4、过表达miR-504抑制胶质母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EMT过程。5、过表达miR-504抑制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致瘤能力以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6、miR-504靶向结合卷曲蛋白-7(FZD7)的3’非编码区,抑制肿瘤细胞中FZD7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7、miR-504通过靶向调控FZD7介导的Wnt通路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间质表型。划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提示过表达FZD7部分挽救了miR-504诱导的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减弱(P<0.05)。另外,过表达miR-504抑制了U87胞质中wnt通路核心分子β-catinen的入核,并且减少了β-catinen,p-GSK3β蛋白的表达,而重新过表达FZD7后,β-catinen,p-GSK3β表达重新升高。8、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证实,低miR-504/FZD7比值分数(ratio)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是评估GB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另外我们还发现,低miR-504/FZD7 ratio的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放疗和化疗抵抗作用。结论:1、miR-504通过靶向调控FZD7介导的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间质表型。2、低miR-504/FZD7 ratio提示GBM患者具有更短的总生存期,并可作为评估GB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低miR-504/FZD7 ratio提示GBM患者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更差。
其他文献
背景: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特点是快速浸润性生长方式,使手术完全切除成为不可能。尽管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WHOⅡ级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年,WHOⅢ级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至3年,WHOⅣ级为14.6月。对胶质瘤细胞发生机制的研究对胶质瘤的治愈来说至关重要,研究发现S100A12蛋白及HAX-1蛋白在细胞内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许
目的: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等临床特点。胃癌的发病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在东亚、东欧、南美安第斯山脉地区和西亚部分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16%,防控形势严峻。大量病因学研究发现一些特定基因及其特殊位点的改变将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人们发现由TNF-α诱导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家族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
1.背景脑胶质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0%~60%,其中胶质母细胞瘤占到60%左右。其是颅内所有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生长速度快,且侵袭力强。目前,胶质瘤的治疗方法为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及化疗。胶质瘤在早期,就已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并向周围脑组织侵袭,手术无法完全将肿瘤从正常组织中剥离,从而导致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预后较差。所以,亟需明确的预后指标或bioma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致命的癌症。整合素β5(ITGβ5)被认为可参与细胞间信号传导和调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但是,在胶质母细胞瘤中ITGβ5的功能还未被探索。我们通过研究发现ITGβ5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展、GBM间质亚型以及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高度相关,并进一步验证了 ITGβ5参与GBM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和血管生成,从而为GBM寻找有价值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目的: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的健康。其中,雌激素受体阳性(ER阳性)患者占多数。随着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和应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有了更好的治疗前景。他莫昔芬目前是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他莫昔芬是一种雌二醇竞争性拮抗剂,除了能与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它还可以通过阻断细胞对谷氨酰胺的摄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但是患者
目的:肝细胞癌(HCC)以恶性度高及预后差为特点,对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全身化疗是延长生存期的最常用治疗策略。对肝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能够发掘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并用来评价预后,作为治疗的靶点,并能使化疗增敏,减少化疗药的应用剂量。阿霉素(ADM)是晚期肝癌治疗中最主要的化疗药物,但阿霉素耐药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miRNA参与大部分肿瘤的增殖、凋亡及侵袭等恶性行为,并对肿瘤化疗耐药具有调控作用
目的: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尽管有显微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但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其预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将脑胶质瘤分为四级(I-IV),其中以IV级胶质母细胞瘤(GBM)最为致命。目前的研究表明,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0%。因此,深入研究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发掘与预后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可以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
目的: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的快速增长导致肿瘤中心发生缺血缺氧,进而伴随着坏死的发生;其次,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使肿瘤坏死,进而缩小肿瘤体积甚至根除肿瘤。因此,坏死可用来判断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状态和治疗反应。以坏死为靶点,也可以对坏死临近区域的肿瘤残余细胞进行靶向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1,2]。肿瘤坏死周边区域是肿瘤的缺血缺氧区,其内存在大量的肿瘤干细胞,直接影响肿瘤的复
研究背景及目的:尽管有了早期筛查方法和疫苗接种,宫颈癌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统计,宫颈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且年轻女性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损害了女性的健康[1]。目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被广泛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的因素。目前被定义的HPV病毒有150多种,根据它们感染的位置不同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其中黏膜型又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2]。HPV16是宫颈普查
背景肺癌是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特征,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分别约占肺癌总数的85%和15%左右,其中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50%。近年来,尽管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镜、痰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