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产抗藤黄单胞菌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作为检定菌,采用杯碟法结合摇瓶液体发酵法对本实验室前期得到的左旋磷霉素抗性菌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细菌HF-1127为本文的目的菌株。经抗菌谱分析,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其他致病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粘质沙雷氏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但对真菌没有抗性。采用经典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菌株HF-1127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F-1127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表现出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 sp.)的典型特征,其16S rDNA序列与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 sp) 16SrDNA的序列的相似性为95%-99%。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菌株HF-1127与Luteimonas sp. CHNTR51的同源关系最近。因此将菌株HF-1127鉴定为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 sp.)的细菌。为了提高活性代谢产物的产量,通过杯碟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发酵液中抗生素的产量,对菌株HF-1127的适宜发酵条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000m1含葡萄糖20g、牛肉浸膏8g、酵母浸膏5g的液体培养基,最有利于抗菌物质的产生。当温度在28℃,pH值为7.0,接种量为8%时,通气量越大,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越高。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培养18h时的菌体产生量最大,但抗菌产物活性最高出现在发酵24h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菌体产生量及产物抗菌活性均略微下降,因此确定其发酵周期为24h。对菌株HF-1127的发酵液进行初步分离提取,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发酵上清液,并通过稳定性试验,pH纸色谱试验及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试验初步考察此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为其初步分离提供了依据。本论文还初步考察了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菌株HF-1127发酵上清液中活性成分的方法。筛选出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D113,测定了它的交换速率曲线和穿透曲线,并且尝试了多种洗脱剂对该菌活性产物的洗脱能力,最终确定2%氨水为最佳洗脱剂。
其他文献
重粒子碰撞是指离子同原子或分子碰撞发生的各种反应过程,包括碰撞激发、电荷转移、电离以及辐射衰变过程等。重粒子碰撞过程广泛存在于天体物理和实验室等离子体环境中,对等离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土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在重金属方面。因此,在当前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本文以涪江流域土壤重金属研究对象,对Cd、Hg、As、Pb、Cr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空间变异解析,并预测其空间分布,旨在为该流域土壤资源的优化利用及修复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对研究区土壤Cd、Hg、As、Pb、Cr五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土
目的: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服用活血消肿的中药方剂,是我院骨伤科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旨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服用活血消肿的中药方剂治疗,并进行分析对比观察以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骨科相关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将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其中中药治疗组16例,常规
目的:探讨术前小剂量甲强龙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11月骨外科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年龄65~75岁,ASAI或II级,体重指数(BMI)18.5~24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强龙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D组),每组30例。L组和D组分别于麻醉前20分钟静脉输注
汞是一种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然而,人们并不完全了解它的毒害机制。本论文是以单细胞模式植物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Hg浓度和不同处
在钙钛矿型氧化物ABO3的晶体结构中,由于A位和B位可以被不同的阳离子所占据,由此会出现不同的晶体结构以及各种丰富的物理性质。在这些氧化物中,钒基钙钛矿型氧化物由于其电子结
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方案在湿热下注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加中药外治组、中药内服组、中药外治组、西药治疗组,每组36例。分别内服清湿通脉饮加外用大青膏组,内服清湿通脉饮组,外用大青膏组,非甾体类消炎药与外用药膏。内服清湿通脉饮,早晚各1次;外敷大青膏,日1次。于治疗第1天与治疗后28天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的一般观察指标、实验室指标、
本文从“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视角,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展开研究。首先,主体间性理论在音乐教育的交互性、理解性、平等性、融合性等特点的基础上,对主体间性音乐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述。其次,结合鉴赏教学的审美过程与审美层次,论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主体间性,其中课堂主要以“师、生”、“生、生”、“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等“主角”间的关系为线索贯穿全文。最后,在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实践调研与理论分析
目的:随着过敏原组分鉴定和抗原重组技术的不断成熟,过敏原组分诊断(Component-resolved diagnosis,CRD)已成为食物过敏诊断的重要发展方向。腰果是一种重要的树坚果过敏原,含有Ana o 1、Ana o 2、Ana o 3三个主要致敏组分。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原核表达系统,通过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腰果主要过敏原,利用腰果过敏血清鉴定重组蛋白免疫学活性。通过间接ELIS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BmK)抗神经兴奋肽Ⅲ(anti-neuroexcitation peptide, ANEPⅢ),具较好的抗惊厥、抗癫痫作用,极有可能成为脑神经兴奋疾病防治药物。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