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NAi技术沉默稻纵卷叶螟CmUAP和CmGFAT基因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又名苞叶虫、刮青虫等,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虫,是水稻三大螟虫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害虫,每年给水稻生产带来大量损失,严重威胁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几丁质(Chitin)又称甲壳素,是昆虫多个重要组织器官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昆虫的体壁、表皮和食围膜、中肠等组织的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藻糖是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的起点,经过8个关键酶的催化反应,最终生成几丁质。昆虫乙酰葡糖胺焦磷酸化酶(UAP)和6-磷酸果糖谷氨酰转氨酶(GFAT)分别是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上的第4和第7种酶,这两种酶分别调控几丁质合成的两个关键亚反应,在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是治理这种害虫潜在的理想靶标。RNA干扰(RNA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基因功能和害虫防治的研究。本论文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克隆了稻纵卷叶螟乙酰葡糖胺焦磷酸化酶基因(CmUAP)和6-磷酸果糖谷氨酰转氨酶基因(CmGFAT),对这两个基因做了全面的特征分析及表达模式分析,并以这两个基因为靶标,体外合成双链RNA(dsRNA),使用显微注射技术向三龄幼虫体内注射dsRNA,降低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探究这两个基因在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1.CmGFA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GFAT在昆虫氨基己糖的生物合成途径(Hexosamine biosynthetic pathway,HBP)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将糖酵解途径中的果糖6-磷酸酯与谷氨酰胺结合起来产生6-磷酸氨基葡萄糖,是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限速酶。本研究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结合RACE-PCR的方式克隆了CmGFAT基因的cDNA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软件对该基因和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mGFAT的cDNA全长2117bp,含有长度为202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74个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mGFAT与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脐橙螟Amyelois transitella氨基酸相似性较高,分别达到97%、95%、95%。与多种已发表的鳞翅目昆虫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70%以上。同源建模表明,CmGFAT的三维分子结构包含18个α螺旋、19个β折叠片和40个无规则卷曲。dd PCR结果表明,CmGFAT在稻纵卷叶螟的所有发育阶段和成虫的12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在低龄幼虫阶段表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在成虫的中肠和体壁中表达量最高,在头部、翅等组织中表达量较低。2.CmUA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UAP是昆虫几丁质生物合成通路上一个重要的限速酶,本研究以稻纵卷叶螟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采用RT-PCR和RACE-PCR结合的方式克隆了稻纵卷叶螟CmUAP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时空表达模式的测定。结果显示CmUAP的cDNA全长1788bp,含有146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7个氨基酸。同源性和聚类分析显示,CmUAP与桑螟Glyphodes pyloalis,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和黄野螟H.vitessoides的UAPs分别具有高达91.79%、87.89%和82.75%的同源性。同源建模表明,CmUAP的三维分子结构形成了一个包含37个α螺旋、37个β折叠片和71个无规则卷曲的二聚体结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d PCR)测定CmUAP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mUAP在稻纵卷叶螟生活史的所有8个发育阶段和成虫的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成虫阶段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在成虫的中肠、表皮、体壁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3.注射dsRNA沉默稻纵卷叶螟CmGFAT基因通过体外合成dsRNA,采用显微注射的方式定向沉默稻纵卷叶螟的CmGFAT基因,显著降低了该基因的表达,干扰效率最高达59%,导致了稻纵卷叶螟蜕皮异常,体色受到影响,死亡率升高,进食和活动减少。证实了CmGFAT基因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为通过RNAi技术靶向CmGFAT基因防治这种昆虫奠定了理论基础。4.注射dsRNA沉默稻纵卷叶螟CmUAP基因通过体外合成dsRNA,采用显微注射的方式定向沉默稻纵卷叶螟的CmUAP基因,探究CmUAP基因在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人工合成了2ug/ul的高质量的dsRNA,并成功注射到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中,靶向沉默了CmUAP基因的表达,RNAi效率高达68.6%,导致了稻纵卷叶螟的校正死亡率升高到对照组的3倍、生长缓慢、活动较少和排泄减少、体重减轻、发育畸形等一系列严重的发育障碍,证实了CmUAP基因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靶向沉默CmUAP基因会导致稻纵卷叶螟发育障碍和死亡,为通过RNAi技术靶向沉默CmUAP基因防治这种昆虫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逆境胁迫严重影响牧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受高温、低温、干旱和盐碱等多种逆境因子诱导产生的热激蛋白(Hsp),具有修复受损细胞和减少伤害的作用。百脉根(Lotus japonicus)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温暖湿润地区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本论文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转化和百脉根瞬时表达,探究百脉根热激蛋白基因LjHsp70-15的抗逆调节功能,并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创制逆境胁迫耐受的百脉
油菜是我国植物油第一大油源,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55%左右,但我国油菜单产水平还较低,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适宜轻简化机械化高产油菜品种的选育是提升农民种植效益的根本策略,研究表明在稳定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实现单产突破的有效途径。油菜千粒重不仅受到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两个产量要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熟期的严重影响。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高粒重早花品系GRG177和甘蓝型油菜低
TA19钛合金属于近α型高温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许多优点,被用作于航空发动机关键的结构部件。本文研究了TA19钛合金闪光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关系,并且模拟了焊接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制备出焊接接头中一种特殊的界面结构组织(半等轴组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半等轴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常规等轴组织以及半等轴组织的变形、裂纹萌生、扩展行为以及断裂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miRNA是一种与靶基因的转录体m RNA互补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参与了动物、植物、病毒、细菌中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的调控。为挖掘与从江香猪脂肪沉积相关的miRNA,结合课题组前期对PRKAA1基因在脂肪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以PRKAA1为靶基因,寻找并验证与PRKAA1基因存在靶位点的miRNA。本研究以贵州从江香猪作为研究材料,利用软件、高通量测序、RNAhybrid
三氟咪啶酰胺是杜邦公司研发的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含有咪唑并[1,2-a]吡啶结构的杀线虫剂,这引起了研究者对咪唑并[1,2-a]吡啶结构的关注。从咪唑并[1,2-a]吡啶类衍生物中寻找新型杀线虫剂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课题组前期发现砜类衍生物具有出色的杀线虫活性。因此,为了发现高效的新型杀线虫剂,将砜基团引入含咪唑并[1,2-a]吡啶的结构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有咪唑并[1,2-a]
混凝土薄壳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空间结构,因其将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且材料易得等优点,然而传统的混凝土薄壳结构具有曲面施工难的缺点。但由密肋平板汇交的折板网壳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曲面施工难度。当前对这类壳体的研究主要为人字形、拟球面、拟扁壳及幕形网壳方面,本文主要做锥面网壳的研究。混凝土锥面密肋网壳是通过等分三角形密肋平板后,再在空间交汇形成的大跨度伞状结构,这种结
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是贵州省的特色蔬菜,栽培面积大,春季栽培价格高。叶用芥菜属于种子春化型植物,且对低温要求不严,极易通过春化而抽薹开花,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叶用芥菜晚抽薹调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抽薹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目前关于抽薹调控的机理在白菜和甘蓝中研究较多,在芥菜中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叶用芥菜晚抽薹DH系‘MN001’和早抽薹自交系‘MU056
本论文以6个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绿地空间分布特征、植物景观空间形态结构特征、植物景观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特征、植物景观美学特征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揭示出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特色植物景观主要类型参考模式、传统村落植物造景理论、及植物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更好地保护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植物景观提供借鉴性理论与实践指导。研究结果如下:铜仁市土家
为探寻烤烟云烟87上部叶主要烘烤特性及相关性。采用暗箱及密集烘烤方法,研究了云烟87上部叶暗箱变黄、变褐规律以及烘烤开始至定色结束,水分变化规律、颜色变化规律、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云烟87上部叶易烤性好,耐烤性中等,烘烤特性中等。(2)云烟87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失水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变黄前期-中期、变黄后期-定色中期、定色后期失水速率分别为0.3
深入探究不同施氮量以及不同基因型水稻对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是有效提高水稻叶片对氮素营养的吸收效率,进而高效利用资源和实现作物高效高产的有效途径。为了探明籼型杂交稻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于2019-2020年在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开展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2019年以Q优6号(V1)、宜香优2115(V2),2020年增加黄华占(V3)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