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野下大学生政治心理差异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jsamu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基本普及,也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大学生的哪些网络使用习惯会对其政治心理造成影响以及网络究竟造成了不同类别大学生的哪些政治心理差异等研究还较鲜见。因此,本研究从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动机”三个维度出发,以政治学中的政治社会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传播学中“培养”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解释以上问题。文章具体结构可分为一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与本研究相关的背景和研究现状,解释了本研究自定义的概念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还对本研究的研究设计进行了系统描述。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分析结论是本研究的核心所在,主要阐述了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归纳了现阶段大学生政治心理状态的一般性与差异性特征,并对网络和现实中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心理也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描述和论证网络的使用与大学生政治心理变化和发展的相关性,以此证明网络的政治影响力。文章第三部分主要阐述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政治心理所呈现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特点,旨在从时间上动态的表现网络环境对政治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基于大学生政治心理现阶段现存的种种问题,以及网络媒介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本文在第四部分主要对政府的制度建设和学校的培养教育工作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充分发挥政府和学校的合力来共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政治心理。第五部分为小结,重点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系统总结。总之,笔者认为,网络不论对于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还是政治参与动机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大学生对网络的长时间使用,往往对其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起着不可忽视的“培养”作用。其次,大学生所接触的网络环境,以及这个环境所发布的信息也会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动机造成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如果有意识地改变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案,实验效果将更具有吸
一直以来,中医都十分重视药材的质量,他们普遍认为道地药材品质最好,所以道地药材一直在我国中医临床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地理标
<正>主持人语:本期两篇争鸣性文章,一篇文章的作者思考了这样一个命题:新建本科院校是追赶发展还是差异发展?这个题目选择得好,因为传统的发展思路就是追赶,这当然要采取一种
<正>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出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包含了一切有关能量的规律,是我们研究自然科学的强有力武器,也是物
政府与高校契约型关系是按照契约精神要求围绕彼此责、权、利合理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从其特性看,它是一种非完全契约,经常以非正式契约的形式出现,而且是行政契
<正>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旗手李炳亭认为,高效课堂注重"三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其中生成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标准和主要的抓手.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完全由
<正>当前,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当口,集团上下都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按照年初国家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中心
近年来,银行代理保险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已全面铺展开,金融一体化也在迅速成长壮大,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销售市场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在不断加强,商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我国服务业也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