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10多种组织学与分子亚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 RCC)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cc RCC的核分级被证实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术前明确cc RCC的病理分级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级别的cc RCC难以鉴别,而能谱CT或许能够提供定量参数区分它们。目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10多种组织学与分子亚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 RCC)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cc RCC的核分级被证实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术前明确cc RCC的病理分级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级别的cc RCC难以鉴别,而能谱CT或许能够提供定量参数区分它们。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参数是否能够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3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高分化组(Furhman I-II级)28例,低分化组(Furhman III-IV级)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平扫及能谱CT(GE Revolution energy spectral CT)增强皮质期及实质期扫描,并将扫描图像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AdvancedWorkstation4.7),重建出70ke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能谱曲线图及有效原子序数直方图。分析内容包括:1.分析肿瘤的常规征象:评价内容包括肿瘤形态、钙化、坏死、肾盂或肾周侵犯及瘤栓形成等征象,并测量肿瘤直径。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2.分析肿瘤的能谱征象:(1)70kev单能量CT值;(2)测量病灶内碘浓度(Iodine content of lesion,IClesion)与同层腹主动脉的碘浓度(Iodine content of aorta,ICaorta),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ormo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IClesion/ICaorta;(3)观察40kev、90kev对应的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Energy spectrum curveslope,K)=(CT40kev-CT90kev)/50;(4)有效原子序数。用SPSS 25.0及Med Calc18.0软件对患者基本信息、常规CT征象及能谱CT多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能谱CT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1.高、低级别cc RCC的基本信息比较,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等方面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低级别cc RCC的常规CT征象比较,肿瘤直径、肾盂或肾周侵犯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钙化、坏死及瘤栓形成等方面在两组间的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3.皮质期和实质期,低级别cc RCC的NIC值、K值、有效原子序数及70kev单能量CT值均大于高级别cc RCC,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ROC曲线分析显示NIC值对cc RCC的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为0.857,最佳阈值为0.28,相对应的特异度为70%,敏感度为85.71%。结论:1.肿瘤大小以及是否发生肾盂或肾周侵犯对高、低级别cc RCC的鉴别有一定价值。2.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可以区分不同病理分级的cc RCC,尤其是NIC值,在诊断高、低级别cc RCC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能够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由于其机制复杂,至今难以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脊髓背角浅层的感觉型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1)是一种兴奋性突触后膜粘附分子,它可以介导兴奋性突触的活性,从而促进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化。囊泡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是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元最常见的标记物。目的:本实验欲研究兴奋性神经元上表达的
目的:构建基于电渗泵的新型高效外泌体分离芯片技术,对提取到的外泌体进行表征验证;利用此技术提取NSCLC患者、肺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外泌体,检测分析各组ExoPD-L1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纳入对象91例,包括NSCLC患者45例,肺良性病患者16例,健康体检者30例。1.运用纳米孔薄膜,构建基于电渗泵及凝胶电泳微流芯片的一体式外泌体分离芯片;采用该技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多重感染的特点,探讨COVID-19合并多重病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和伴有基础病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于国药东风总医院隔离病房住院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其中男41例,女42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分为合并感染组(A组)和仅新冠病毒感染组(B组),按是否合并基础病
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人均寿命已明显提高,伴随而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脑卒中也越来越常见。脑卒中严重地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其中,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残疾及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CSVD发病率高,由其引起的血管源性认知障碍(
目的:1.探讨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颈内系统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安全时限;3.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比较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01月到2020年08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36例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病例相关临床资料。收集了与临床结果相关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维生素D(Vitamin D,VD)代谢情况对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影响。方法:经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50名,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VD缺乏组(n=84),VD不足组(n=44),VD充足组(n=
背景: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也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早期保护脑白质微结构对于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在AIS患者中极为常见,研究认为,VitD作为一种神经类固醇激素,不仅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率有关,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具
目的:针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从而对子宫动脉血流与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改变患者的妊娠结局,对其身体健康进行保障。方法:(1)抽选我院在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120例具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未妊娠妇女和120例没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未妊娠妇女,分别定为A组和B组,在黄体中期阶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
背景: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认为NLRP3过度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导致DFU创面愈合困难的重要原因。兰科植物白及是我国传统中药,可用于各类创伤治疗。近期研究表明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对DFU具有治疗作用,但其分子机制不明。目的:观察BSP对DFU的治疗作
背景:癌症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降低人类癌症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与治疗,基于“液体活检”的早期分子诊断技术,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液体活检不别于传统的手术组织活检和穿刺活检,它主要从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等不同生物体液中检测由原发肿瘤细胞脱落至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