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北朝之青齐地域社会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代,青齐地区先后为南燕、刘宋、北魏等政权所控制:永嘉丧乱后青齐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辖区;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后,青齐地区归于东晋、刘宋;宋明帝时因皇位继承之争,北魏趁势夺取青齐,青齐自此归北魏所有。青齐在南北政权争夺中举足轻重,是政治、军事、社会形势较为复杂的一片区域,微观层面下区域内的居民结构及芸芸众生面貌等方面值得寓目。本文计划以三个专题(即第一、二、三章),从地志、家族和造像活动入手对青齐地域社会展开研究。第一章主要是针对青齐古方志《齐记》展开的研究。《齐记》成书于十六国时期,撰著者为晏谟。本章通过对晏谟其人及《齐记》其书的初步探讨,了解晏谟为东晋十六国时期青州人,晏婴之后,曾仕南燕。《齐记》可能在宋、元之交亡佚,虽已亡佚,但北朝、唐宋文献经常对其内容进行征引,尤其《水经注》对其征引颇多。根据佚文对《齐记》原貌进行推测,发现《齐记》以山川地名考释为主,虽篇幅不大,但涉及都邑、城池、古迹、陵冢、祀典、岛屿等,内容全面。以广固城、临淄县为中心,时间范围上起尧舜下至西晋。借此可大致还原魏晋及以前青齐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为下一步研究北朝青齐民众的生活世界提供清晰的历史地理背景。第二章以北朝第一高门清河崔氏的其中一个房支——青州房作为研究对象,由崔僧祐“归国无诚”事入手,梳理该房支在北朝的政治发展行迹。长久以来论及清河崔氏,多是从整体上讨论家族的煊赫,但各房发展情况如何未曾区分。本章专门聚焦青州房,通过对青州房家族成员在由宋入魏、太和还乡及北魏末年之乱三个时间节点的政治表现及仕宦情况的分析,青州房并非最早入魏,入魏经过反覆,在北朝的地位有一个渐次提升又逐步消沉的过程。除去崔亮等少数几人声势烜赫外,成员总体上品秩不高,以地方州郡佐吏为主。总体看青州房在北朝的发展行迹,缺少“与王朝共命运之感”,这反映出入魏后青州房并未真正融进北朝上层政权,或许一朝一世有煊赫者,但世代相袭,青州房缺少有力的政治根基。借此也可略窥当时由南入北的青齐土民的政治处境。第三章则是利用青州临淄、益都二地出土的五方鹿氏造像记,试图为寻常的社会民众作传。出现于造像记中的青州地区鹿氏家族可能是内入的北族后代,与济阴乘氏县鹿氏有着一定的关系。鹿氏不是高门大族,但在当地应该颇具经济实力或社会名望。从北朝至隋,鹿氏一直都有造像活动,在多次的邑义活动中,鹿氏或为主要组织者,或作为从姓参与其中,与其他家族有密切的交往。以鹿氏为主的村落生活,可以解析当时以家族或邑义组织为主导的民间社会在佛教纽带下的世俗生活,同时其中的女性活动亦值得瞩目。造像记中所涉鹿氏取名用字或可作为鹿氏是内入北族的佐证,亦为我们了解当时普通民众取名用字及社会风貌提供了一定线索。
其他文献
针对电力系统通信的特点和性能要求,提出嵌入式通信网关的实时操作系统的选择原则,并对当前主流的几个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装饰性油画发展迅速,其油画作品在继承传统油画的基础上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将装饰性语言和油画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装饰性语言特点的油画作品,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装饰性油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客观事物运用概括、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进行处理,同时根据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效果的需要,配合油画材料的特殊属性,并使用多种肌理材料,创作出理想的艺术形式。装饰性油画语言呈现出构图的秩序化、造型的平面化
随着国内自闭症的患病群体规模的扩大以及患病者群体年纪的逐渐增长,庞大的患病群体面临着康复干预和生活就业问题。此外,由于我国社会在对残障人士福利事业关注度的逐渐提高
目的鼻咽癌发生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颅底,故鼻咽癌颅底斜坡侵犯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历经发展高峰后,正逐渐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转变。实践证明,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发展之本,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就是在于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民办高校唯有充分认识薪酬与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才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以吸引、培养、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培育一支能够促进其内涵发展
文章解读第17届国际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学会会议论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透视信息计量学领域的研究特征与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法,从国家和机构、作者、主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