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是一篇汉译英笔译实践报告,笔者在CEA(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指导下,翻译了梁晓声的散文《人间清醒》(节选),选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家庭关系。本报告介绍了本次翻译任务的过程,分析总结了散文翻译中问题和难点。报告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结论五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本次翻译任务的文本内容以及任务意义,然后描述了翻译过程,接着介绍了 CEA框架并分析了 CEA框架指导散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汉译英笔译实践报告,笔者在CEA(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指导下,翻译了梁晓声的散文《人间清醒》(节选),选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家庭关系。本报告介绍了本次翻译任务的过程,分析总结了散文翻译中问题和难点。报告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结论五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本次翻译任务的文本内容以及任务意义,然后描述了翻译过程,接着介绍了 CEA框架并分析了 CEA框架指导散文英译的可行性。本报告的第四章是案例分析,详述了笔者翻译的三个过程:理解、表达和变通。理解部分梳理了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的理解问题。表达部分,在词汇层面使用了转换、增词、减词等翻译技巧,句法层面关注了主动句与被动句转换以及肯定句与否定句相互转换,语篇层面采用了增加衔接词和转换衔接手段的方法。变通部分运用加注和编译,达到更好传递信息的效果。最后,在总结部分指出,进行散文翻译时,为达致译文语篇的衔接连贯以及修辞效果的重现,应确保理解充分,表达通顺地道,必要时可进行适当变通。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口译实践报告,以笔者2021年在西鸽酒庄担任陪同口译员的实践经历为基础。在这次口译实践中,笔者作为口译员在导游的带领下陪同来自宁夏理工学院、宁夏医科大学等学校的留学生一同参观了西鸽酒庄。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本文分析了此次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总结此次翻译实践,并为今后葡萄酒产业旅游方面的口译活动提出建议。本报告主要包括四章内容,分别是任务介绍、理论支撑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而作为本次会议八大平行论坛之一的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汇聚各界利益相关方,分享各自前沿的观点、案例和行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贡献力量。由于本次会议在昆明召开,生物多样性也成为2021年度热点话题。本文是一篇汉英模拟口译实践报告,笔者以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开幕式中方代表发言为实践素材,以释意理论作为理
本报告是基于笔者与其同学自行开展的口译模拟实践做出的分析。文章以李长栓教授在《理解与表达:英汉口译案例与点评》一书中提出的“UMEER框架”作为理论支撑,将纪录片《葡萄酒的东方故事》作为实践对象,试着从本次现场口译录音的转录文本出发,分析口译中各个阶段出现的多种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此次口译的项目背景,项目意义与内容。第二章讲述了本次口译项目中各阶段的过程。第三章
《共同的家园》是由中央电视台制作发行于2021年10月的系列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中国积极实践《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和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故事,展现了自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本翻译报告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即译者运用“三维”转换策略,对该纪录片的模拟口译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报告由五个部分
释意理论强调口译要“得意忘形”,要求译员理解源语的意义。这对汉语中流水句的翻译具有指导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汉语具有意合特点、英语具有形合特点,所以在翻译的各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本篇模拟汉英交传实践报告以纪录片《变迁》第四集为例,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从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分析文本中出现的流水句,并通过相关翻译方法对出现的流水句采取适宜的翻译策略。汉语流水句的口译策略对于流水句口译本身、纪实
在当前全球抗疫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抗疫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钟南山作为中国的抗疫领军人物,他总结的抗疫经验,对全球的防疫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报告以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为素材进行了模拟口译实践。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就是两轮明示——推理的过程,译员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第一轮明示——推理过程中,也就是在讲话人和译员之间,演讲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造成了讲话人和译员之间的知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领域的国际交流比以往更为频繁,美发行业亦是如此。美发培训口译多以现场授课的方式进行,口译过程明显受到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同时,行业性质也决定了口译内容与讲者的操作密不可分,需要口译员结合专业知识以及讲者的现场动作快速构建忠实且易于理解的目的语语篇。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灵活使用大量衔接手段,提高沟通效率;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探究如何处理该领域交替传译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
通过翻译《神秘的西夏》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内容,结合具体案例,本文探讨了评价理论对于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该书以西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中发挥的枢纽作用为证,全面展示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鉴于《神秘的西夏》中存在诸多评价性语言,通过评价理论对原文深层情感态度的分析,可有效翻译出文本所含的交际意义。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任务描述。主要为翻译实践的文本介绍和实践意义的概述。第二部分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交往日益密切,各国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对各国法律法规的了解成为人员往来的必备条件,因此在中国的外国人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其中一种渠道就是法律法规讲座。法律法规讲座提供权威的法律知识,对观众有一定的科普作用,以此为基础的口译实践项目对在华外国人适应中国环境和口译员认知都有意义。本文是一篇交替口译实践报告,笔者以法律法规讲座的交替口译为分析对象,分析总结了法律口译中
本报告基于塞·蒙哥马利《章鱼的灵魂》节选的翻译实践。全书围绕意识之谜展开,涉及到了章鱼的生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等基本生物学事实,充分体现了科普作品的特点。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任务描述、过程描述、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结论。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科普文本和《章鱼的灵魂》一书。第二章是翻译过程,分为译前准备、译中、译后三个模块。第三章是文献综述,概括了前人关于目的论和科普翻译的研究。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