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FT3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yh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PLA2、FT3在对照组、心梗组、心梗合并心衰组之间的分布差异以及二者与其他炎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综合评估PLA2、FT3联合检测对心梗后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且符合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且行急诊PCI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住院且行冠脉CTA显示主要冠脉狭窄<50%的患者148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共纳入152名心梗患者,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行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KILLIP分级≥2级的患者为MI+HF组,共74名;KILLIP分级为1级的为MI组,共78名。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时行心电图检查,同时急查心肌损伤、肾功、血凝、BNP、血常规等检查,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样,行一般常规检查及甲功、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查,所有心梗患者均于术后2日内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病人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将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1.通过分析发现糖尿病史在三组之间分布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三组糖尿病史构成比分别为MI+HF组(25.7%)、MI组(21.8%)、对照组(14.2%),多重比较显示,MI+HF组、MI组的糖尿病史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s-CRP、PA、TG、LDL、Pro-BNP进行两两比较时,在MI+HF组、MI组、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TG、LDL、Pro-BNP三组对比显示MI+HF组>MI组>对照组,PA显示MI+HF组<MI组<对照组;年龄、LVEF值分布整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时,年龄方面MI+HF组>MI组、对照组,LVEF值方面MI+HF组<MI组、对照组;NEU、WBC、HDL、c Tn I、TSH比较整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分析显示,MI+HF组、MI组的NEU、WBC、c Tn I>对照组(P<0.05),而MI+HF组与MI组在NEU、WBC、c Tn I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MI+HF组、MI组的HDL、TSH<对照组(P<0.05),而MI组与MI+HF组在HDL、TSH方面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MI+HF组、MI组、对照组在TC、FIB、T4、FT4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之间PLA2、FT3、T3分布显示:FT3、T3方面对照组>MI组>MI+HF组(P<0.05),PLA2方面对照组<MI组<MI+HF组(P<0.05)。4.对所有受试者的FT3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FT3与T3、EF、PA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6、0.426、0.378,P均<0.001);与Pro-BNP、Hs-CRP、NEU、TG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6、-0.453、-0.362、-0.217,P均<0.001);与LDL(r=-0.143,P=0.013)、HDL(r=0.116,P=0.044)具有相关性,与TSH不具有相关性(P>0.05)。5.对所有受试者的PLA2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PLA2与Pro-BNP、Hs-CRP、NEU、WBC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0.548、0.366、0.358,P均<0.001);与PA、EF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6、-0.489,P均<0.001);与TSH不具有相关性(P>0.05)。6.PLA2与FT3呈明显负相关(r=-0.679,P=0.000)。7.通过ROC曲线评估FT3及PLA2单独及联合预测心梗后心衰的预测价值:FT3独立预测时AUC为0.811(P<0.001),当截断值取4.26pmol/L时,其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71.6%,95%CI(0.744-0.879);使用PLA2独立预测时AUC为0.801(P<0.001),当截断值取141ug/ml时,其灵敏度为71.6%,特异度为70.8%,95%CI(0.736-0.866);将二者联合检测AUC增大为0.820(P<0.001)。结论:1、当FT3<4.26pmol/L,PLA2>141ug/ml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二者联合检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2、血清FT3、PLA2与心梗后心衰的关系密切,可以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分析NAs经治CHB患者序贯联合Peg-IFN的临床疗效,为更多的CHB患者追求临床治愈提供真实数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经NAs治疗≥1年的CHB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录入60例患者,序贯联合组纳入30例患者,按1:1比例入组30例NAs单药治疗者作为对照。序贯联合组在继续NAs治疗同时联合Peg-IFNα-2b;NAs单药组继续口服NA
目的:分析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转归,按照是否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HBsAg阴转、肝炎活动、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并评价药物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随访终点各指标的差异及HBsAg阴转、肝炎活动、肝硬化、肝癌的累计发生率,为临床医生的精准治疗提供
学位
锌作为一种结构、催化和信号成分,在生物体许多生理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也是病原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不但参与各种代谢过程和毒力发挥,而且在感染宿主和定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引发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目前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已发现包括Znu ABC、HmtA、CntRLMN等多种锌离子摄取系统,这些摄取系统保证了铜绿假单胞菌在锌离子匮乏环境中尤其是在宿主体内的正常生长
目的:本课题将通过对比健康人群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NOCMV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蛋白、mRNA表达量以及血浆中IL-18、IL-1β表达量,探讨NLRP3炎症小体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
模糊控制模型是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区间二型模糊控制模型为深入研究带有不确定参数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采用先进的矩阵不等式方法,针对离散时间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耗散性控制以及观测器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新的稳定性理论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取得以下三个部分研究成果:第一部分:针对
目的:在既往报道的FAR、GG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探讨FAR、GGT与首次患ACS的NSTEMI患者进行PCI治疗后1年发生MACE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主要纳入2018.12-2020.2的所有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NSTEMI的患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14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在1、3、6、9、12个月分别对其进行随
目的通过研究碱性磷酸酶与白蛋白比值(APA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PAR、NPAR评估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确诊为ACS的患者227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CAG)结果、实验室生物标记物及心电图表现将AC
目的: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易于测量的新型炎症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心病(CHD)患者中FA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FAR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己建立起来的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关联性,探索FAR用于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了391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因胸闷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按照GRACE评分分为低、中、高危组不同组别之间血浆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探究血浆骨保护素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危险分层之间的关系及对高危组预测价值,并观察不同血浆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线水平分组间6个月内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