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是要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这个目标最好从小学和中学时代抓起,特别是在中学阶段普及学生的环境知识十分关键。环境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学会处理各种环境问题,达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活动。生物学课程是贯穿整个中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研究首次以乌海市乌达区四个中学初一年级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笔者任教的学校首次将环境教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师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情况,分析调查结果后,探索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并将之应用于教学,选取了4个典型案例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苔藓植物-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测,对应用研究前后学生环保意识状况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未进行环境知识的渗透教育前,26%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56%的学生喜欢听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环保知识的渗透,30.5%的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兴趣。48%在日常生活中会乱扔垃圾。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低,态度不够端正,行动上也比较被动。(2)通过一学期的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学研究,48%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91%的学生喜欢听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环保知识的渗透,89%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乱扔垃圾,68%的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兴趣。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态度有了好转。学生们能从身边小事做起,行动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3)生物课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用研究实施后,丰富了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生物课兴趣明显提高,而且环保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也使教师的环境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