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临终诗文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死亡,这唯一不朽的永存,它对我们一视同仁,它的安宁和庇护是所有人的归处,无论这人是肮脏还是纯洁,富有还是贫穷,是否被人所爱。”诚然,生老病死的规律谁都逃脱不了。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这悠久的历史,就是在一代人的死去与另一代人的新生交接中绵延下来。笔者旨在通过对先唐这一时段的临终诗文进行探析,对先民的临终感悟和相关的呈现载体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丰富我们对古人和死亡的认知。全文除绪论、结语外,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先唐临终诗文作以概说。首先对“临终”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为后文奠定基础。其次对先唐涉及临终诗文的相关篇目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最后对从先秦到隋代的临终诗文的发展演变作以总结和评述。在梳理过程中,主要将先唐分为三个阶段,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从中可看出先唐的临终诗文不论是内容还是文体都经历了一个从深沉质朴到浓郁繁丰的流变。第一章大体作为概说,旨在为下文张本。第二章对搜集到的先唐临终诗文文本内容进行探析,深入分析和探讨不同类型诗文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进而解读文本当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意蕴。首先将临终诗文按照内容中的重点时间指向,分为往昔之顾、今日之感与明朝之嘱三类,然后分层细说。具体来说,在往昔之顾这一主题下的作者心态,共有无怨无悔型、愤世嫉俗型、五味杂陈型和其他四个方面。在今日之感这一主题下作者的表现,大致有为官为人的感喟、对死亡的凝视、对贞洁爱情的持守三个方面。其三,在明朝之嘱这一主题下作者的要求,主要有俭葬与薄葬、军政交代两个方面。总之,这些临终诗文的内容感情丰富多样,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第三章对先唐临终诗文的文体方面进行探析。首先从体裁方面来说,临终诗文根据功能的不同,表现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种类型。在文学类的作品中,主要有歌谣、楚辞、四言、五言、六言、赋等形态。在实用类的作品里,有诏令文、奏议文、书牍和其他类型。不论是文学类还是实用类的作品,不论是长篇还是短制,都因为由心发声而感情饱满、音韵和谐,于合辙合体中亦有别致之景。其次从语体方面来说,文学类和实用类作品在语言系统和语言修辞中运用的方法表现各异,但都普遍文学性强,气势充足。最后从风格方面来说,无论是细致还是粗疏,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无论是典雅还是露骨,先唐临终诗文都感情真挚,自有风格。总之,先唐临终诗文不仅在内容上给我们以感动,也于文体上具有自己的特质,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也能丰富我们的情感,增加我们对古人的了解。
其他文献
海南省黎苗族地区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受到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教师职业特点影响,是缘自生理和心理的极度疲乏。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土壤盐渍化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不合理灌溉以及过量施用化肥等农业措施的影响,我国农业用地盐碱化程度不断加深。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盐敏感作物,土壤盐渍化对水稻生产的发展影响很大。利用分子手段定位、克隆水稻苗期耐盐基因并应用于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已成为提高水稻耐盐性,充分利用盐碱耕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定位方法,开展了苗期耐盐基因qST
综合性企业集团作为现代企业综合高级组织形式之一,在中国更多存在的是拥有多项业务而其中单一业务的价值贡献占比不突出,呈现非相关多元化态势的民营企业集团。随着市场经济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发展阶段,对城镇化的发展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动能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下针对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而提出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动力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城镇化的质量提升是新动能发挥作用的外在表现,新动能的有效增长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必要条件,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高质
<正> 引言回避制度肇始于罗马法,历经千年成为当今民主法制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为各国立法所确认。作为一项程序性的制度设计,回避在诉讼主体因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
期刊
电子商务行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是其发展的摇篮。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使得电子商务审计业务也随之崛起。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如何保证电子商务审计的质量成为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中学习经验,更好的规避审计风险。由于对电子商务审计业务还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审计经验,相关的研究较少,所以审计人员还要从电子商务审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
人文体育观的理论建构是以体育与人生存的三种主体的关系为划分内在结构的依据,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理论建构。从人学的观点看,人及其本质属性就是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单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