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应用特性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shei5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渣是制作豆奶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豆制品的需求量极大,因此产生的豆渣产量非常丰富。由于新鲜豆渣中的水分含量太高,不容易保存,其中,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理活性物质。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豆渣膳食纤维且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以豆渣为主要原料,研究毛霉、乳酸菌单菌发酵及联合分步发酵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理化及主要营养指标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菌种发酵所制取SDF的物化性能、结构特性及抗氧化活性,并初步研究发酵SDF在酸奶制作中的应用。具体结果如下:(1)研究了毛霉、乳酸菌发酵方式及发酵条件对豆渣SDF的影响。通过优选毛霉、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进行联合分步发酵,并对该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得出第一阶段毛霉适宜发酵条件为:鲜豆渣85%含水量,3%接种量,28℃发酵60h;进一步的第二阶段乳酸菌(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1:1)适宜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0%,4%接种量,37℃发酵48 h;该条件下,发酵产物中SDF含量达到34.27%,相比鲜豆渣提升了 8.5倍。(2)研究了毛霉联合乳酸菌分步发酵过程中的理化及主要营养指标的动态变化。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含水量显著下降,豆渣中pH呈现先缓慢降低后快速升高的趋势,此外,还分析了蛋白含量以及还原性糖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24~36h之间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显著增加,增加了 4.6 mg/g,整个发酵过程中,水解度从原来的1.897%上升到15.274%;还原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比例从原来的2.315%最终上升至4.072%。研究表明,毛霉及乳酸菌联合分步发酵产生的酶系对豆渣主要成分及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3)研究了不同菌种发酵所制取SDF的物化性能及结构特性。采用水提法提取毛霉及乳酸菌单菌及联合分步发酵豆渣SDF,并系统分析其物化性质。结果显示,毛+发+副处理组所制取的SDF具有较强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和可溶性指数、阳离子交换能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其中发酵处理后SDF的水溶性指数、持水力、膨胀力分别为未处理组的3.9倍、2.75倍和2.03倍;进一步的粒径、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显示,五种处理组SDF都表现出了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所有发酵处理组均降低了 SDF粒径;膳食纤维表面形态发生变化,颗粒表面形成了蜂窝状孔洞,其中(毛+发+副)处理组的粒径最小,达到(205.1±14.91)nm;表面结构更加疏松,研究表明,联合分步发酵能有效改善豆渣SDF结构特性。(4)研究了不同菌种发酵所制取的SDF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不同菌种处理豆渣发酵SDF中总多酚的含量,并且对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鲜豆渣中的多酚含量为0.136mg GAE/g,经过毛霉发酵60h后,检测豆渣中的多酚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而在毛霉发酵的基础上再进行乳酸发酵至108 h以后豆渣中的多酚含量是鲜豆渣的1.79倍。经过毛霉和乳酸菌发酵以后的豆渣SDF相比于鲜豆渣有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效果最佳,增加了 1.27-1.71倍。毛霉、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进行复合发酵以后的抗氧化能力是未发酵豆渣的5倍,并且经过发酵后SDF均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5)探究了发酵豆渣SDF在酸奶制作中的初步应用。按不同比例添加毛霉联合乳酸菌发酵豆渣SDF到酸奶后,比较豆渣酸奶的理化性质及感官品质。结果显示,不同SDF添加量对酸奶pH、酸度及活菌数并没有显著影响,当添加量为1.0%时,粘度和持水力达到(256±12)cp和(0.66±0.03),酸奶酸味浓郁适中,与豆渣香气结合自然、不突兀,尝起来有轻微的磨砂感,口感更加丰富。因此,综合考虑产品膳食纤维含量及产品口感,1%添加比例为豆渣SDF酸奶适宜比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方向、信号传导通路及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的影响。方法:取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我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2018年我国黄瓜栽培面积为104.624万公顷,年产量达5629.351万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雨涝灾害的频繁发生,涝胁迫已成为严重危害作物生长发育甚至死亡的逆境因素。黄瓜为须根系,通气组织不发达、吸收能力弱、再生能力差,因此极易受到涝胁迫危害。涝胁迫下,黄瓜原生根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而受涝部位易发生不定根。新形成的不定根
本文主要讨论一类Lienard系统和一类近哈密顿系统的复合环分支和异宿环分支.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所研究的课题的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相关结论.第二章主
当前很多论文都在讨论对于材料的实验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要性,但目前国内对于架上绘画材料的实验性的论文还不是很多,研究深度并不够,而且对于不同材料的详细特性研究的并不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艺术的媒介更加的当代化,越来越多的电子科技与人工智能渗入艺术作品的传达与表现之中,而架上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媒介,似乎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成为传统的代名词,所以笔者着眼于当下语境下的架上绘画,探讨架上材料和
结核病是一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所导致的传染病。它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随着链霉素等抗结核化学药物的不断发明和使用、卡介苗的应用、以及各国政府的重视,结核病曾一度得到有效控制。但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也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使得人口流动性随之大幅度增加,大大增加了结核病传播的可能性;此外,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卡介苗的活力逐渐降低
生物质焦炭气化是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主要环节,但是气化反应速率慢、气化效率低和耗能高一直以来是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瓶颈,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实现生物质能源高效率、低成本转化。针对于此,本文开展对焦炭催化气化动力学和产气特性研究,以求为气化炉设计改造、工业生产的节能降耗以及提高产品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选用CaO和Fe_2O_3作为催化剂,与原料均匀混合压缩,制备生物质焦炭颗粒,使催化剂负载
阵列声波测井是地球物理测井众多方法中的一种特殊测井方法。阵列声波测井仪以发射器发出声波信号,以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接收器接收波形,能够利用多道重复波形信息弥补由井径变化等因素造成的信息损失,故具有常规声波测井所不能媲美的优势。阵列声波测井数据蕴含丰富的地层物理信息,从中提取的组分波信息可用于岩石力学参数计算、井壁稳定性分析、地层各向异性研究、地应力分析、气层识别以及储层渗透性评价等方面。因此在地质资源
采煤机在复杂煤层赋存条件下进行截割含夹矸煤岩作业时,存在工况恶劣、载荷复杂,振动剧烈等不利因素,且井下有线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截割含夹矸煤岩振动信号存在布线困难、灵活性差和风险高的问题。为此,对采煤机截割含夹矸煤岩振动信号进行无线采集是非常有必要的。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夹矸煤岩高效截割滚筒落煤动力学传递规律及结构进化理论研究”(51674134),首先通过选用低成本、低功耗的ZigBee无线
烟气轮机是催化裂化装置中对高温烟气能量回收的重要设备,其安全平稳运行对于催化装置的安全生产与节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炼油工艺的发展及原料油品质的下降,高温烟气中催化
白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性真菌病原体,也是人类临床医学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翻转酶又称磷脂转位蛋白,该酶转运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乙醇胺(PE)从细胞膜系统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该酶在酿酒酵母膜系统中起着维持磷脂不对称分布的作用并参与酿酒酵母囊泡介导的运输。Cdc50是翻转酶的一个非催化亚基,在酿酒酵母中ScCDC50对其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论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白念珠菌基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