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及《中日通商章程》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日通商关系的正式确立。近代中日贸易关系中,日本与中国不同区域的贸易情况存在差异。长江流域是日本在华最早涉足并长期凭借不平等条约实行经济扩张的地区,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地区则在近代中日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日本和中国湖北地区的贸易具有中日贸易的普遍性特征,也有其独特之处,研究近代日本与湖北地区的经贸关系,对理解近代中日贸易关系及其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日本是近代湖北地区重要的贸易对象,对这一贸易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近代湖北经济贸易发展的研究,兼具历史与现实的参考意义。本文利用湖北贸易经济史料、海关史料及其他相关史料,联系汉口、宜昌、沙市开埠后的相关情况,论述了1895~1918年间日本与湖北地区的贸易变迁问题。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概述1895年前日本与湖北地区的近代贸易进程,着重探讨了《中日通商章程》签订后日本在湖北地区的贸易情况。第三部分概述了甲午战争到一战期间日本与湖北地区的贸易,着重对汉口、宜昌、沙市三大口岸的中日贸易情况进行了梳理。第四部分则分析了日本与湖北地区贸易的特征,日商及日本洋行主要以开拓湖北市场和扩展长江航运来密切与湖北地区的贸易联系。同时,日本长江航运拓展,与其官民一体的情报搜集是密不可分的。论文第五部分简述了双方贸易对两国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近代日本在湖北地区的贸易扩张,是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三场战争不断实现的。甲午战后,日本从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其势力向长江中游渗透;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湖北地区的经济扩张,开始冲击英美垄断地位;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实力已能与英美相当。在这一贸易扩张进程中,日商对湖北市场的积极开拓和占领与日本官民一体的情报工作以及航运拓展是息息相关的。此外,湖北地区丰富的铁矿石和原棉为日本工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日本对这些资源的夺取,也影响了湖北地区的对外商品输出格局和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