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发病急、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两种,第一种为DeBakey分型,其按照内膜破口的起始位置将主动脉夹层分为三型(Ⅰ型:破口起自主动脉近端,延伸到头臂血管以下;Ⅱ型:破口起自近端但限于升主动脉;Ⅲ型:破口起自降主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第二种为Stanford分型,其按照夹层累及的范围将主动脉夹层分为两型(A型:升主动脉受累;B型:升主动脉不被累及)。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0天内死亡率明显高于B型,因此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一旦被确诊,需立即行急诊手术或限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外科手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方式之一。近年来国内针对A型主动脉夹层多采用由安贞医院孙立忠教授创立的孙氏手术,少部分专家会采用Spielvogel D所创立的Y型人工血管吻合技术,这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两种手术方式难度均较大,其中Y型人工血管技术对于外科手术者要求较高,目前能熟练完成该手术方式并且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的治疗中心并不多。针对这个特点,本研究参阅了大量的有关该技术的文献,结合孙氏手术提出了改良想法,采取Y型人工血管吻合技术联合股动脉转流(Femoral Artery Bypass,FAB)及一分钟停循环技术(One Minute Systemic Circulatory Arrest,OSCA),并付诸实践。另外,对于主动脉夹层这一病情复杂、预后差的疾病来说,针对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层面上的认识越充分,越能够起到帮助临床诊断和提示预后的作用。目前主动脉夹层的病理生理机制已经有多个方向的研究,大多研究主要集中于疾病遗传多样性、发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病理学,然而针对该疾病发病潜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尚且有限。因此一方面从外科手术技术层面入手,改良现有的手术方式,降低手术门槛,提高生存率;另一方面从分子机制层面去探究其发病机制,以期能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早期或未发病时及时预警,及早干预。本研究旨在研究改良Y型人工血管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对术中指标及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并探究疾病的关键因子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其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改良Y型人工血管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研究目的:应用Y型人工血管技术行主动脉弓置换,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重要术式之一。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应用股动脉转流技术(FAB)和一分钟停循环技术(OSCA)对Y型人工血管技术进行的改良,并对比评估了 FAB和/或OSCA术式改良前后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短期预后。研究方法:本研究入组了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改良Y型人工血管技术的51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采用股动脉转流技术(FAB)改良的Y型人工血管技术,28例患者采用股动脉转流技术(FAB)联合一分钟停循环技术(OSCA)改良的Y型人工血管技术。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前年龄、体重、慢性病史等指标,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等指标,术后短期生存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机支持时间、肾脏功能等指标,评估短期预后,并与采取传统Y型人工血管技术的患者做对比。研究也对传统Y型人工血管技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文献复习和综述。结果:接受股动脉转流技术的患者(FAB组)的数据显示,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而死亡(30天生存率91.3%),2例患者(8.7%)出现腰部以下瘫痪,5例患者(21.7%)在出院前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15例患者(65.2%)进行了大于2天的呼吸机支持,8例患者(34.8%)进行了大于5天的呼吸机支持;数据提示与接受传统Y型人工血管技术方法的患者相比,接受股动脉转流技术的患者在停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温度方面具有优势。与FAB组相比,同时接受股动脉转流技术和一分钟停循环技术的患者(FAB+OSCA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急性肾衰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有缩短。结论及意义:本研究阐明了应用FAB和OSCA行改良Y型人工血管技术的详细步骤,综述了手术过程中常温状态下完成弓上分支的吻合操作的优势和外科医生应用改良Y型人工血管技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的体验。短期预后随访发现接受改良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表现出较少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和较为满意的术后短期预后,为改良Y型人工血管技术的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 Ftx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探究研究目的:血管内皮功能破坏是主动脉夹层形成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旨在阐明lncRNA Ftx在主动脉夹层疾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蛋白质谱探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和过程中关键因子,并在细胞实验中进行初步验证。研究方法:临床纳入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取主动脉夹层病变组织标本;12例非主动脉夹层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取正常升主动脉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组织标本中lncRNA Ftx的表达。以慢病毒为载体构建Ftx敲低和过表达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分别以空载质粒为对照,行高分辨率液相色谱-串联蛋白质谱分析,探究Ftx对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和过程中关键因子,并针对有价值的蛋白在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Ftx对其调控趋势。结果:临床标本检测数据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组织中lncRNA Ftx较正常主动脉组织明显上调。经qRT-PCR验证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中Ftx的表达被成功干扰或过表达;蛋白质谱质分析共定量到4348种蛋白质,参与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功能变化和细胞代谢相关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其中,在细胞增殖和生长过程种起关键作用的异染色体同源物蛋白1(Chromobox homolog 1,CBX1)在Ftx缺失时发生上调,在Ftx过表达时明显下调,这种负向调控在细胞实验中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及意义:本研究表明,lncRNAFtx在主动脉夹层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Ftx的表达水平,能够调控细胞的多个生物学功能。CBX1可能是其中关键的蛋白,Ftx可能通过负调控CBX1的表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增殖功能,从而影响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