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农村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和农村土地缺乏规模经营效率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推动农地流转以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城镇化建设需要农村劳动力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并没有实现彻底地、永久性地转移,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作为他们最后保障的土地。但是,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放弃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而永久转移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流转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两者相互关联的影响途径,探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良性互动的对策,对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流转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根据对南康区洋江村、石盘村和鹅岭村300户普通家庭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非农就业收入、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地的数量;影响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有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农地的数量、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农地流转的收益;从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个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发现影响的途径是农地的生存、社会保障功能;农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则从流转的期限、规模和模式进行分析,影响的途径是非农就业的收入水平和稳定性。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增强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能力,提高非农就业的收入和稳定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引导农地集中流转,实现农地的规模经营;鼓励长期农地流转,促进农地长期投资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