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边境地区鳞翅目苔蛾二亚族分类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苔蛾族(Lithosiini)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目夜蛾科(Erebidae)灯蛾亚科(Arctiinae)。本论文在广泛采集西南地区苔蛾族标本的基础上,对我国云南、藏东南地区的苔蛾亚族(Subtribe Lithosiinina)和光苔蛾亚族(Subtribe Nudariinin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本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苔蛾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成虫形态特征、研究材料与方法。第二部分各论记述了采自云南、藏东南地区的苔蛾亚族和光苔蛾亚族昆虫共16属39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勐仑纹苔蛾Tigrioides mengluna sp. n.、锯列图苔蛾Teulisna serratis sp. n.、大斑苏苔蛾Thysanoptyx macrstigma sp. n.、林芝雪苔蛾Cyana linzhia sp. n.、排龙雪苔蛾Cyana pailonga sp. n.、云南金纹苔蛾Danielithosia yunnana sp. n.、藏巴美苔蛾Barsine tibeta sp. n.、方巴美苔蛾Barsine fangcli sp. n.、滇玛苔蛾Macotasa yunnana sp. n.;6个中国新记录种:齿口图苔蛾Teulisna submontana Cerny,2009、异变图苔蛾Teulisna montanebula Holloway,2001、中雪苔蛾Cyana intercomma Cerny,2009、泰灿苔蛾Lyclene acteola Swinboe,1903、丽巴美苔蛾Barsine mactans Butler,1877、缘斑玛苔蛾Macotasa nedoshivinae Dubatolov,2012;1个大陆新记录种:裙带奋苔蛾Nishada chilomorpha Snellen,1877。第三部分为结论与讨论。本研究为我国苔蛾族系统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对于云南、藏东南地区的林业生产防治和丰富西南地区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的检视标本均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其他文献
为了揭示不同强度火烧对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黑碳的影响,本文选取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重度、中度、轻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并以未火烧落叶松天然林为对
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在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土壤对
本文以帽儿山和露水河两个试验点的27年生的红松种源试验林及帽儿山试验点采集的红松球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种源水平上研究了红松的生长、材性、生物量、含碳量及种实性状的
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旱柳、馒头柳、垂柳、金丝柳及沙柳5种柳树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种群组成、多样性研究和内生真菌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1)从柳树各部位1197个样本中共
利用遥感影像及统计资料,借助于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章古台地区近2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樟子松固沙林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在21年时间
本文以容县杨梅和荸荠杨梅的种子以及东魁杨梅的茎尖、半木质化茎段和未木质化茎段作为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浓硫酸软化种皮的预处理时间、种子的不同消毒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