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文章试图对苏格拉底的节制思想进行体系性的梳理,理解节制的内涵及理论脉络。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回来,研究人本身的问题,将哲学保持在超越性领域之中。节制作为一种美德,在《回忆苏格拉底》的多篇对话中都有论述,在《理想国》中成为了四主德之一。由于苏格拉底本人未留下作品,我们只能通过比照色诺芬与柏拉图的对话加以理解。色诺芬对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实践领域,而柏拉图则从理论角度出发进行解读,并且在早期和中期对话中对节制的理解发生的转变,认识论成为了理解节制的重要理论背景。苏格拉底试图对节制美德寻求定义,但以失败告终,提出自己是“无知”的。他认为美德即是知识,拥有了关于节制的知识的人是不会做不节制的事情的。但在人是否能拥有完满的知识这个问题上,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存在分歧的。苏格拉底提出将神明是一切美德的来源,只有神才拥有完满的知识。柏拉图同样将神作为理论依据,他提出了理念论,认为人的灵魂中已有的知识需要通过回忆获得,人分有了最高理性的理念。在柏拉图的理论中,节制起到了约束欲望使其服从理性的重要作用,灵魂内部的和谐统一是实现美德的重要基础。正是因为节制能够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柏拉图赋予了节制重要的美德地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重视德性问题,尤其是德性的实践问题。在城邦伦理生活中,节制美德就要求实现身体与灵魂的和谐有序,体育锻炼和关于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实现身体的德性,教育有助于实现灵魂的德性。苏格拉底关注理性对自我的认识,他对节制这类具体德性问题的研究其实就是在追问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也是他最基本的哲学关切。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实践,要求发挥出理性在实践领域的重要作用。真正的幸福必然是合乎德性的,只有始终追求和落实美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德福一致。在对道德的追问和关注中,过一种值得去过的生活,收获真正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