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和社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调查及培训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对灾害应对能力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目前,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相对滞后,对于施救者之一的护士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难以发挥其突出性作用,而作为被救者的社区居民也未能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基本自救和互救。本文调查研究了护士和社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并进行了教育培训,以期提高他们的减灾防灾能力。研究方法: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广泛检索、阅读国内外有关护士和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培训的相关文献,提出我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市护士和社区居民分别进行相关知识调查;运用德尔菲法确定灾害护理培训内容;最后利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护士和社区居民培训前后结果进行统计描述、X2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护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灾防灾能力的调查研究结果:(1)护士对灾难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前总的知晓率为32%,培训后总的知晓率为51.7%;操作培训前总的掌握率为41.5%,培训后总的掌握率为58.9%,培训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查中发现护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所欠缺,对于临床医学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掌握的比较好,但对于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相关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方掌握的较差。(3)将综合成绩最好的20名护士作为后续培训对象,灾害救护队伍最佳的选择对象应是年龄在21-40之间,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职称是护师以及上,在急诊室和重症监护室(ICU)工作10-20年之间的护士。2.社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灾防灾能力的调查研究结果:(1)社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欠缺,经过培训后有所提高。培训前总的掌握率为11.1%,培训后总的掌握率为65.9%,培训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第一组社区居民采用发放讲义授课、操作示范等方法进行培训、经考核后即刻调查发现其掌握程度最低(47.3%),对第三组社区居民采用发放讲义、多媒体授课、操作示范、模拟灾害现场情景教学等方法进行培训、经考核后即刻调查发现其掌握程度最高(67.6%)。(3)以社区居民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培训间隔时间、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本研究调查了医院护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并对其进行了培训,培训后护士减灾防灾能力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方案,为建立一支专业性的灾害救护护士队伍提供参考依据。2.本研究调查了武汉市社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并进行了培训,培训后其减灾防灾能力大大提升。社区居民由于平时上班、上学,参加培训时间不充足,为了让其在短时间内取得培训最佳效果,应制定一套适合居民的最佳培训模式,并在此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系统性的培训方案,以提升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机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49例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如何正确把握护理干
为了研究核桃EST序列的通用性以及山核桃的遗传多样性,从NCBI数据库的核桃EST序列中设计了20对引物,并从中筛选出6对,对24份山核桃以及27份核桃样品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6个位
在课堂教学中,当堂巩固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内化,这样才能有效输出。因此,巩固操练、检测必不可少。要想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就必须在这一环节多下功夫。本文从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数学学目》六标年级下册第61页~62页。1.掌握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能准确地判断方程与等式。2.进一步理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古时靖州辖地,性格鲜明、动作古朴的侗族芦笙舞在这里流传至今,仍是当地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2009年10月28日在通道县城举行的侗族芦笙文化
现在,对于大肠癌的诱因及病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而近年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大肠癌中微生物导致的炎性因子的重要性.本综述主要讨论四种消化系微生物和
当今中国已进入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生成和发展不可避免的烙上风险社会的印记,应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进一步解读公共危机,为这一问题寻找一个广阔的理论和现实的依托,有利于更加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电力、环保、食品等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热工过程设备。在各种换热器中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工作可靠等优点成为应用最广泛
本文进行了双酚A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及其单组分环氧树脂灌封料制备的研究,并运用改性产物对R-122环氧树脂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聚氨酯预聚体的性质和以其改性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