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研究表明卒中相关肺炎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感染的发生率要高于轻症脑梗死,其感染程度往往影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分析感染率高的原因可能是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误吸、免疫功能抑制等,其中免疫抑制在大面积脑梗死中所起的作用较轻症脑梗死更大,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后淋巴细胞总数在外周血出现下降,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出现抑制等,这些均提示梗死后的免疫呈现抑制状态。 脑梗死后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脑梗死患者存在面积更大、并发症更多、预后更差的特点,目前尚无研究针对该病人群体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CD4+/CD8+比值与梗死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依据上述基础本研究选取重症监护室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后肺部感染、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分析CD4+/CD8+比值对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为大面积脑梗死分层管理、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免疫干预治疗、评估预后等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梗死后不同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GCS评分、梗死后肺部感染程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 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2016.03~2017.03期间住院治疗的65例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arge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患者为研究对象,即为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组,称LHI组。入组患者诊治依据2015年美国神经重症学会颁布的《大面积半球梗死管理指南》,同时随机据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体检者60例入对照组,对照组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本研究所有实验方案均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2.观测指标:1.LHI组于发病后24h,72h,7天采集肘静脉抗凝血5ml,对照组仅入组时采血5ml,所采血样均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同时送检血常规、血脂等分析。2.由专人记录受试者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等。对LHI组患者根据入院情况行GC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轻中重三组;评定LHI组患者发病第7天肺部感染CPIS评分,分重度感染和轻度感染组;对LHI组患者进行随访,行发病30天的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 3.统计方法: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 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 在24h、72h、7d时,LHI组的CD3绝对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梗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不同时间点升高程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24h、72h、7时,LHI组的CD3+、CD4+、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梗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在不同时间它们的升高程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24h、72h、7d时,LHI组的CD8+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但随梗死时间延长无明显改变。 2.梗死严重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LHI组根据GCS评分对病情分组:在24h、72h、7d,CD4+/ CD8+比值在轻中重3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病情越重,比值越低;CD3绝对计数在24h、72h时轻中重3组之间比较同样有显著差异,7d时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轻中重3组的CD3绝对计数均随梗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CD3+、CD4+、CD8+、CD4+/CD8+比值随梗死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 3.梗死临床转归与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 据30天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在24h时CD3绝对计数、CD3+、CD4+、CD4+/CD8+比值在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者组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CD8+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2h及7d时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在CD3绝对计数、CD4+、CD8+、CD4+/CD8+比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CD3+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4.梗死后肺部感染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 肺部感染程度分组比较:根据CPIS评分,发病7天评定,分为轻度感染和重度感染组。重度肺部感染组CD3绝对计数、CD4+、CD4+/CD8+比值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轻度肺部感染组,差异显著。重度肺部感染组CD8+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轻度肺部感染组,差异显著。而CD3+在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脑梗死后外周血中CD3绝对计数、CD3+、CD4+、CD4+/CD8+比值的减少提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呈现抑制状态。 2.CD3绝对计数、CD4+/CD8+比值与GCS、MRS评分相关,为临床评估病情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 CD4+/CD8+比值与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CD4+/CD8+比值与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16.03~2018.07期间收住的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入组患者诊治依据2015年美国神经重症学会颁布的《大面积半球梗死管理指南》,LHI组入组300例,同时据年龄、性别随机匹配300例体检者入对照组。本研究所有实验方案均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2.材料和方法:LHI组于发病后24h采集肘静脉抗凝血5ml,对照组入组时采血5ml,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LHI组送检C反应蛋白、血脂、空腹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等。由1名医师记录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等基本情况,对LHI组患者行GCS评分、TOAST分型,7天CPIS评分;LHI组行30天MR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LHI患者CD4+/CD8+比值为1.33+0.43较对照组1.94+0.29明显降低。轻中重分组后,重度组CD4+/CD8+比值1.14±0.49,中度组1.35±0.33,轻度组1.62±0.31,各组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不同梗死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69例,其CD4+/CD8+比值为1.27±0.47,较其他型梗死的CD4+/CD8+比值低且有显著性差异。 3.根据MRS评分预后分组中,预后不良组患者CD4+/CD8+比值为1.22±0.436,预后良好组1.57±0.28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CD8+比值、LDLC、CRP及GCS评分是引起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CD8+比值可预测脑梗死预后,AUC为0.886,95%CI为0.836~0.936,预测能力很好。以约登指数最大时的cut-off值1.215为预测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最佳切点,此时的敏感度为0.753,特异度为0.929,youden指数0.682。 6.CD4+/CD8+比值与MRS评估预后不良能力的比较:以CD4+/CD8+比值1.215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不同预后,<1.1215为预后不良,>1.215为预后良好,称之为比值法;MRS≥4为预后不良,MRS<4为预后良好,称MRS法;两种方法比较,对预后的评估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7.CD4+/CD8+比值在脑梗死后轻度肺部感染组CD4+/CD8+比值为1.576±0.023,重度感染组CD4+/CD8+比值为1.137±0.03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CD4+/CD8+比值与神经功能障碍成负相关,比值越低,神经功能障碍越重。 2.CD4+/CD8+比值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CD4+/CD8+比值为1.215为评估预后的最佳切点,评估预后不良的能力与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RS≥4评估预后不良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 3.CD4+/CD8+比值与感染程度成负相关,比值越低,病程中合并感染程度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