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方黄土地区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进而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空间资源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备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没有既经济又科学的处置手段。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路、筑桥。而公路路基的填筑要消耗大量的填料,如果完全采用纯土填筑,不仅要摧毁仅有的耕地资源,而且这样的路基难以达到设计强度。合理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不仅能解决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也避免了石料资源的浪费。大量的研究表明,建筑垃圾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处理可被再生利用。因此,开展对黄土和建筑垃圾结合形成的混合体抗剪强度的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将建筑垃圾中的粘土砖和混凝土经过处理后作为骨料,与黄土形成黄固混合体,通过土工试验得到黄土和骨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然后,制定了具体的试验方案,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并对掺入再生骨料的比例、粒径、法向应力等试验参数进行了研究。最后,使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直剪试验数据作了对比分析。主要成果如下:1)当法向应力分别为50 kPa、100 kPa和200 kPa时,随着掺入黄土中的再生骨料的比例和粒径的改变,混合体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发展趋势一致。混合体在剪切过程中,初始表现为近似线性,这一过程中剪应力迅速增长直至峰值,接着出现明显的下降段,最后由于残余应力作用使其保持稳定的速率缓慢下降。整个过程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压缩屈服阶段、剪切破坏阶段和残余应力阶段。2)将再生骨料掺入黄土中能够提高其抗剪性。随着掺入再生骨料含量的增加,混合体的抗剪强度不断增大,且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均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再生骨料的粒径变化,混合体的抗剪强度也不断增大,此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仍是先增大后减小,且内摩擦角的变化趋势更明显。3)黄土的抗剪性因加入再生骨料的含量和粒径变化而变化。当加入粘土砖骨料时,黄固比为4:6且骨料粒径为2.5~5 mm,混合体的抗剪强度效果发挥最佳;当加入混凝土骨料时,黄固比为4.5:5.5且骨料粒径为5~10 mm,混合体的抗剪性最好。4)法向应力分别为50 kPa、100 kPa和200 kPa时,掺入粘土砖骨料的混合体抗剪强度相对于纯黄土依次提高了33.5%、34.8%和35.5%;掺入混凝土骨料的混合体抗剪强度相对于纯黄土依次提高了45.5%、62.9%和75.3%。5)FLAC3D软件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曲线呈现的趋势一致,也验证了本文试验结果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