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久卧型失能人群长时间躺卧在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服装的穿脱困难不仅给久卧型失能人群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群的工作强度,增大了引发职业病的风险。为了帮助久卧型失能人群尽量避免服装穿脱不便带来的痛苦和增强自信心,并帮助护理人群更有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开发了两款久卧型失能人群专用服装,并对其工效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失能人群的服装使用现状及功能需求调研。通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卧型失能人群长时间躺卧在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服装的穿脱困难不仅给久卧型失能人群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群的工作强度,增大了引发职业病的风险。为了帮助久卧型失能人群尽量避免服装穿脱不便带来的痛苦和增强自信心,并帮助护理人群更有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开发了两款久卧型失能人群专用服装,并对其工效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失能人群的服装使用现状及功能需求调研。通过对失能人群和护理人群的421份问卷调查,了解现有服装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专用服装的需求和偏好。调研结果显示,失能人群对现有服装的满意度不高,尤其是久卧型失能人群,认为现有服装在护理和穿脱过程中过于耗时、费力,还反映了现有服装为了检查局部区域,不得不脱去整件服装,私处的暴露会对病人造成心理伤害等问题。问卷还调研了失能人群和护理人群对服装功能的需求以及失能人群对服装外观上的偏好,为专用服装的设计提供了面辅料、款式等方面的思路。(2)基于皮肤拉伸实验的服装基础松量获取。久卧型失能人群丧失肢体运动能力,为避免身体变得僵硬、关节发皱等并发症,需要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针对此特征设计了九个涵盖多处关节活动的康复动作并进行皮肤拉伸率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拉伸范围较大的区域首先是腋下部位(拉伸率为60%-90%),其次是后腰部位、膝盖部位与臀腿部位(拉伸率为30%-60%),再次是手肘部位(拉伸率为20%-30%),而其他部位的拉伸率基本都在20%以下。利用实验结果,确定了久卧型失能人群在康复动作下的服装基础松量需求,包括横向拉伸较大的胸围、腰围、臀围的基础松量分别为10.37 cm、4.20 cm、3.23 cm,纵向拉伸较大的臂长、背长、下肢长的基础加长量分别为9.70 cm、7.52 cm、14.1 cm。(3)基于三维虚拟试衣系统的新型服装设计。对新型专用服装进行了规格设计及款式设计,为提升服装的穿脱便捷性和护理便捷性,在两款专用服装的袖子、衣片和裤子上均设计了特殊的开口。利用服装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完成了两款服装的二维纸样设计方案,通过三维虚拟试衣技术探究了服装的立体着装效果,并根据试衣效果对样版进行优化,以缩短服装样衣到成衣的制作周期。最后,基于所优化的样版,完成了两款服装的制作。(4)久卧型失能人群专用服装的性能评价。实验中模拟了护理人群为久卧型失能人群进行服装穿脱、日常护理以及康复运动的状态,采用表面肌电测试仪、心率计等设备对两款专用服装的穿脱便捷性、护理便捷性等性能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包括:①在穿脱便捷性方面,相较对照服装而言,两款专用服装在每个穿脱环节的耗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护理人员的平均心率降低了 20%以上,护理人员各部位肌肉的运动单位激活数量减少10%-60%;②在护理便捷性方面,相较对照服装而言,两款专用服装在每个护理环节的耗时均下降了 60%以上,护理人员的平均心率降低了 1 0%-20%,各部位肌肉的运动单位激活数量减少10%-80%。护理人员和卧床人员对两款专用服装的护理费力程度评价(均接近于“非常轻松”)与护理简便程度评价(均在“很简便”以上)均显著优于对照服装;③在感性评价方面,两款专用服装具有优异的穿着舒适性,尤其是两款专用服装在穿脱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性评价(均为“很好”)和护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性评价(介于“很好”到“非常好”之间)都有很明显的优势。
其他文献
过去十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迅速攀升,目前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突破25%。与商业化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制备工艺和成本控制方面都表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引起了科学界和商业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仍存在诸多因素阻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如空穴传输层的复杂工艺制备、钙钛矿材料的表面缺陷和较差的稳定性等。基于此,本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空穴传输层的制备工艺
人体骨植入物作为骨骼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直接激光沉积技术(DLD)由于其能实现多角度制造以及实时改变粉末配比等特点在制造具有复杂结构和个性化设计的人骨植入物具有较大优势。钛(Ti)及钛合金相比于其他金属材料不锈钢和钴基合金具有高强度、质量轻、耐腐蚀、无毒等优势,而羟基磷灰石(H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将两种材料通过直接激光沉积技术制备Ti/HA功能梯度材料(FGM)能够
In基钎料作为一种低熔点钎料能与Ag在低温下反应形成耐高温的金属间化合物(IMC)以完成对基板材料的互连,基于瞬态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技术制备的In-Ag复合钎料焊点能够实现低温键合,高温服役的目标,这对解决封装焊点的高温服役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微纳米级的In、Ag颗粒制备了不同Ag含量的In-xAg复合钎料焊点,优化了键合工艺,探究了三种增强颗粒(稀
路径跟踪技术是影响智能车辆行车安全、决定智能车辆运动品质的关键技术,但目前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开发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较少,部分跟踪控制技术存在精度差、转向控制滞后、运动稳定性差等问题,不能有效的利用分布式驱动车辆四轮独立控制的优势。针对这样的问题,本研究以四轮分布式驱动车辆作为研究载体,建立分层优化的控制策略,在路径跟踪层使用模型预测控制,以实现车辆位置、姿态的滚动优化,同时利用分布式驱动车辆四轮全
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共轭大环、易修饰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非均相催化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的研究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本论文主要研究金属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和光催化CO2还原方面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酰胺键联的NiFe金属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在电催化析氧反应
织物的光泽是作为评价织物外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往的众多研究中,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没有系统深入探究。此外,设备测得的织物光泽度与官能评价结果也没有仔细比较和讨论。鉴于以上研究空白,为此作者进行以下研究工作:本文设计、制备并评价了具有高光泽的织物,确认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采用低成本且开发技术成熟的涤纶丝线进行织造、染色,仔细对比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织物光泽度的手段。通过相关性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具有柔性化程度高、加工材料范围广、力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急热急冷的特性容易造成熔覆层内部高的内应力,造成零件变形甚至开裂,严重影响了成形质量。熔覆成形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实验手段难以获得熔覆层内部温度、应力分布,而数值模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采取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
随着5G时代以及AI浪潮的推进,集成电路行业迅速发展,众多半导体企业向多元化、层次化、规模化的方向转移,使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进一步增长。3D封装以其三维空间堆叠、高密度集成、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适应大功率电子器件的一种“超摩尔定律”的封装方法。在适应3D封装的互连工艺中,瞬态液相键合技术所具备的低键合温度,高可靠性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In-Sn体系钎料以其低熔点、良好的润湿
随着机器人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机器人系统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提高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作业效率和复杂环境适应性是推动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实践生活中应用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多机器人系统在狭窄通道、十字路口等复杂环境下通行时容易造成的卡顿和堵塞问题,提出了基于节点动态分配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适用于多机器人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可行驶节点生成、多机器人全局路径规
随着设备使用环境的复杂化、严苛化以及轻量化的要求,异种材料的连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镁及镁合金与铜及铜合金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力学及机加工性能,但铜及铜合金由于密度大、质量高,不能适用于现代工程机械轻量化的要求,而镁及镁合金具备密度低、质量小等优势,如果能将镁合金和铜合金有效连接,将显著发挥镁铜复合构件的应用潜能。然而镁铜直接进行焊接时,镁元素与铜元素相互反应,易形成Mg2Cu和Cu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