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湾弧形海岸动力地貌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质弧形海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岸线形态,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点,相关因素包括海岸的沉积环境、湾顶的开口方向、波浪的入射方向及强度、上下岬角的位置、地貌条件与水深等,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神泉湾是典型的砂质弧形海岸,上岬角为澳角至屿头,下岬角为鸡兰礁。本文运用沉积学、动力地貌学、泥沙运动力学、海岸动力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对应因子分析方法和Gao-Collions粒径趋势分析(GSTA模型)对神泉湾湾内沉积环境和泥沙的运移进行研究、应用SMS波浪模型模拟神泉湾湾内波浪动力场并计算沿岸输沙的变化、根据弧形海岸的岸线响应特征和地貌结构模式探讨神泉湾弧形海岸海滩特征以及剖面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神泉湾在港口工程前后海岸形态的演变趋势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神泉湾湾内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纵向分布上,沉积物由北至南呈由粗到细的变化趋势,分选程度由好变差,偏度分布总体上呈正偏。横向分布上,各类型沉积物基本呈与岸线平行的带状分布。分选系数与偏度等值线也基本与岸线相平行。不同沉积环境中的沉积物受到地形、水动力及泥沙来源等因素影响而表现为不同的沉积特征。   神泉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趋势为:以龙江新入海河口为界,东侧海滩以“自东向西”输运趋势为主,西侧海滩以“自西向东”输运趋势为主,整体的纵向输沙趋势为“自东向西”;新入海河口外水域陆、海动力相互作用,相互消能,沉积物输运趋势很弱且不明显。   神泉湾弧形海岸属波控—弱潮海岸,波浪动力较强,常向浪依次为ESE、E和SE,强浪向为SE、SSE和S,由于其开口向南,上岬角与海岸呈较大钝角相交,且海湾长度较大,因此神泉湾各个方向常浪、强浪、对弧形海湾的泥沙运动和岸滩调整过程均可以产生影响。同时,龙江入海口动力作用弱,对整个弧形海岸影响较小。湾内泥沙供给主要来自于本海湾的近岸(或内陆架)海域,总的泥沙供给不足,沿岸输沙量较小。   目前,神泉湾正处于侵蚀型动态平衡状态,海湾的上岬角遮蔽段侵蚀,下岬角切线段相对堆积。拟建港口工程中防波堤的修筑将使海湾的形态要素发生变化,进而使海湾的动力—泥沙—地貌体系发生重新调整,波浪动力场重新分布,泥沙输移的方向及强度发生改变,使神泉湾发育成为双螺线型弧形海岸。
其他文献
农业气象情报是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主产建议的专题服务材料,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气象服务于农
我国从改革开放起经历了世界上历史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显著表现为城市和建制镇的倍数大幅增加,成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重要载体。但同时城镇化带来了城市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发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而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表明,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来自城市化地区,中国城镇全部能耗至少占社会总能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