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执行农村低保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日照市D镇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一方面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要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各类社会救助措施依旧需要持续发力。农村低保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居民获得最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保障线,通过农村低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很多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减少了农村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缓和了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同时,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区划层级的基层政府,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对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而言,乡镇政府是与政策目标群体联系最为密切的政策执行主体。因此,将乡镇作为考察样本,能清晰反映执行情况,全面反映其执行图景。在大量查阅梳理国内外低保政策执行现状的基础上,具体阐述农村低保相关概念及特点,选取D镇为考察样本,重点结合公共政策执行理论,采取深度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对该镇的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存在政策宣传效果不佳,出现对政策认识不够深入、参与政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政策实施出现偏差,出现过度倚重村委会、错保问题频出等现象;动态管理成效微弱,出现福利依赖等问题;监督激励工作不到位,出现公示效果欠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从强化政策执行机构主体责任、加强政策目标群体的宣传和引导、改善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农村低保政策关乎贫困农民的生存、关乎社会的公平、关乎国家的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农村低保政策作用,应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强化宣传实施监管全过程,应做好基础保障工作,从保障低保工作人员配置、加强人员培训、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努力;重视目标群体的宣传引导,注重改进宣传方式,提高知晓率、激发参与性;要强化监管力度、细化动态管理机制,同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元救助体系,减轻低保救助压力,使政策定位得以回归。
其他文献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直流输电与传统直流输电方式相比具有模块化程度高、开关频率低以及谐波含量少的优点,在直流输配电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成本更低的架空线输电方案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其又存在着故障率高的缺陷。直流短路故障后,由于直流电网具有低阻尼特性,故障发展速度快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通讯设施等直流负载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直流配电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与交流配电网相比,直流配电网不需要考虑相位和谐波等问题,只需维持母线电压稳定。但是,当系统中的某些参数改变时,可能导致直流母线电压振荡,进而威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以中低压直流配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中低压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是中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稳定的关键指标。针对由柔性变换器与输入
暂态稳定评估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中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仍处于理论阶段。主要是因为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时,会面临以下困难:1)暂态稳定数据具有高维性,数据在采集、传输过程中会受到相量测量单元中噪声的干扰;2)暂态失稳样本数目远小于稳定样本数目,导致模型对失稳样本学习不足,且两类样本误分类代价不同;3)现阶段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类技术均已获得良好的评估准确性
交直流电网互联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在改善电网大规模电能输送能力和优化电源结构的同时,也为系统电压稳定性带来巨大考验。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region,SVSR)是分析和评估系统电压稳定性的直观而有力的工具。为提升区域互联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region boundary,
多电压等级交直流配电网是传统交流配电网向未来新兴直流配电网转变的过渡形态,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对负荷灵活供电,同时又包含如基于双有源全桥(Dual Active Bridge,DAB)的隔离型直流变压器、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等大量换流设备,导致系统运行状态复杂,为其准确建模与稳定控制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多电压等级交直流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日趋严峻,建立清洁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能源系统迫在眉睫,综合能源系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以冷热电联供为核心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供暖季联供机组“以热定电”运行模式限制了燃气轮机调节能力,导致系统弃风现象严重、调度成本较高。充分考虑综合能源系统源侧多能互补特性与荷侧需求资源可调度价值,利用源荷协同配合、互补互济,以提高系统风电消纳能力与运行经济性,将有利于区域综合能源系
由于国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增加,已非传统能源可以满足。在我国“三北”地区,风能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这些地区用电负荷较轻,火电和风电又相对集中,这为实现风火打捆联合外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风火打捆这种输电模式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风火交互作用导致系统的电力网络运行特性愈发复杂,并且输电距离长,电气距离大,相应的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提高风火打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变得尤为
自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以来,中国严格的生育政策已实施三十余年。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口基数大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不再是我国人口
近年来,随着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中电/气/热网络之间的耦合程度的加深,使得IES的运行工况更加复杂,对其安全性的评估也具有更大的挑战。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mission capacity,ATC)作为传统电力系统中评估系统安全性和指导系统最优调度等方面的重要的指标,同样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在传统电力系统的A
近年来,线上线下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十分普遍,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给被欺凌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治理校园欺凌行为,协同构筑校园反欺凌预防行为,制定相关校园反欺凌法规,成为社会重要议题。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对事物的认识、承受和分析能力有限,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都使校园沦为欺凌事件频发的“重灾区”,校园欺凌必须引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