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体质学”是北京名老中医王琦教授经历30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其团队的研究努力下于公元1978年首次提出的概念,主要是研究人类的体质、疾病与治疗之间的关连性。体质学将中国人体质分为九大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并于2009年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藉着体质的分类与判定以辨识患者的体质。人之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条件所形成的,九种体质是中药医学界里的一门新系统,其功能不仅能做到论证辨治,更重要的是藉由事先的调查提供治疗者更完整与精准的患者生心理属性与先后天优缺点的系统性分析;如此能有效的过滤与删去与患者先天后天体质秉性无关的疾病,并藉体质的选定也大幅增加以系统高度进行宏观治疗的成功率亦同时减少了疾病的误判,然后在治疗时再依照其生活作息与体质特质进行专注且可实施的手段进行干涉。而网络系统的出现不仅能事先让业内外人士在网络可及之处进行自我筛检,更能藉由了解自我体质达成治未病的效果。本研究目的旨在应用英文版的中医体质量表,开展以网络社群为基础的群众样本的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中文版本的体质量表出现多时,但对于英语世界而言体质量表是相当的陌生,此外网络世界浩大无边。生活与体质量表的长度逾60题,在过往的调查中大部分都是路访、专访的方式以人对人的方式进行沟通与辅助而进行填表。而此次的调查的最大不同便是透过不同的因特网网站与Facebook脸书对英语为主的中医药、针灸、另类疗法、相关的网站、社群进行生活量表与体质量表的投放。研究方法调查对象来源为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之社群或地区,调查方式以网页或Facebook社群已有的信息平台为主,并持续透过Facebook脸书以病毒式传染依网络社群方式进行转介与连结。投放的内容包含SF36生活量表与CCMQ体质量表经过量表中不同面向(社会状态、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维度进行调查并整理统计及分析海外网络社群和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关系,以242例Anova线性回归统计,调查因特网使用者是否会因SF36生活质量形式而影响其体质状态。调研结果,此次研究让我们更进一步发现西方对中医药的理解与普及度甚差,透过既有网站所提供的中英文医药信息受众效益甚小;但以网站为辅经营小众社群为主的平台系统对于找寻正确对象相当有效。主动回复率的增加,进而导出因跨语言沟通文化层次的落差(语法不够口语化,在网络的环境里让自我填表的意愿降低,障碍增加)、为求符合中文医学翻译而导致问题太复杂、英语系国家受访对象教育程度不同(专业医学术语看不懂)与问卷形式(以图形取代文字、题型答案的频率选择时而由少变多、时而由多变少)、SF36与CCMQ类似重复提问的摩擦等诸多来自受访者的批评与建议。就调研时效性而言,传统调研实施于指定时间一次性投掷,而网络及网络社群的投掷却是一次性病毒式的传播会随着时间与关键词的搜寻而24小时365天逐步渗透全球并堆栈渐成海量调查;但两者间最大差异便是一为自主性回填另为半专业辅助半强迫性填入。就社会状态(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态、专业程度)与体质之间关系,显示女性受众生活方式因因特网使用影响较巨,就疼痛感受影响生心理状态(疼痛,疼痛对生活影响,精力充沛)与体质关系,显示精力充沛对自觉性的体质量表影响显着,以心理感受为主影响生心理状态与体质量表之关系,显示女性受众对于情绪是较为敏感其敏感度对体质量是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