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基芳香类化合物(NACs)作为当前环境中存在的一类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低溶解性、环境持久性、生物毒理性等特性,给其自身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硝基苯类(DNTs)和苯胺类(DATs)属于硝基芳香类及其衍生类化合物,具有NACs共性,总会伴随NACs污染存在,对环境危害巨大。当前国内外研究表明,有多种植物可被应用于NACs污染土壤的修复,而且植物修复凭借其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强、操作设备简单、处理费用低廉和兼顾美化环境等优点,并已逐步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技术。本文选取冰草植物来去除土壤中DNTs和DATs两类污染物,通过建立二硝基甲苯污染土壤冰草修复试验和苯胺类污水浇灌土壤的冰草修复试验,监测分析冰草种植前后土壤和冰草及冰草焚烧产物中的DNTs和DATs含量,探究冰草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苯胺类污水用于绿化浇灌的可行性以及修复后冰草植物焚烧处置可行性,以进一步丰富植物修复技术,为DNTs和DATs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和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依据。本试验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二硝基甲苯污染土壤的冰草植物修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在冰草和土壤共同作用下DNT具有更高的去除效率,可以促进DNT转化为DAT; DNT浓度越低,冰草和土壤共同作用优于土壤单独作用的效果越显著,DNT浓度为0.20mg/kg时,种植120d和150d后冰草组去除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最大差值为10.8%和11.2%。(2)冰草可以直接吸收土壤中的DNT,冰草对DNT的富集系数与其土壤表层浓度(0.0800mg/kg-2.2000mg/kg范围)具有很显著的反相关性(P<0.01,双侧t检验),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富集,高浓度抑制富集。(3)土壤表层DNT,在120d后冰草种植组和无冰草种植组去除效率分别为44.25%~58.34%和33.45%~56.39%,在150d后冰草种植组和无冰草种植组去除效率分别为58.30%~64.66%和47.10%~59.43%。推测当年生冰草植物对DNT的去除作用主要为通过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了DNT的降解,高浓度DNT对冰草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具有抑制作用。(4)确定冰草种植对DNT污染土壤的修复周期为:DNT浓度为0.79mg/kg~3.08mg/kg、3.08mg/kg~5.00mg/kg范围时,分别需经过两个、三个冰草生长周期可实现达标修复。2、苯胺类污水浇灌土壤的冰草植物修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冰草可以经根系吸收DATs和DNTs,之后通过茎杆向叶片和穗中传输转运;冰草对DATs富集系数高于对DNTs富集系数。(2)土壤表层中DATs浓度为0.0045mg/kg~0.1400mg/kg, DNTs浓度为0.0200mg/kg~0.3000mg/kg时,冰草对DNTs和DATs的吸收能力和土壤中浓度水平无关。(3)采用低浓度苯胺类污水进行浇灌绿化未形成污染累积,简单可靠,经济、技术、环境可行0.0046mg/L,浇灌量Q≈39m3/次/亩,浇灌频率为2~5次/周)。3、自然焚烧和高温灰化处理结果表明:(1)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可将收获的修复植物体的质量缩减至原质量的10.8%左右,植物体减容效果明显。(2)收获冰草茎叶经焚烧后,计算得烟气中DATs和DNTs成份的浓度均值分别在0.0000~0006mg/m3和0.0020~0.0051mg/m3范围内,均远低于二者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实现了达标排放,不存在烟气的“二次污染”问题。(3)焚烧后DATs和DNTs在底灰中的残留很少,检测浓度分别为0.000432~0.004079mg/kg、0.015681~0.039809mg/kg,均远低于土壤修复限值0.17mg/kg,0.79mg/kg,不会造成土壤二次污染。(4)高温灰化处理焚烧后底灰,在所选择的最低灰化温度500℃条件下,灰化5min后,底灰中两种污染物浓度已经极低,这证明低温、短时间灰化的处置措施技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