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疾病的重视,以及在临床上乳腺钼靶摄影,CT,MRI等先进仪器的应用,DCIS的发病率明显增多。为了加深对DCIS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和正确治疗,本文对123例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特点作了分析。
方法:
一、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1997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的11年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3例DCIS患者。我们对123例DCIS的临床特点作了调查,包括DICIS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摄像检查、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手术方式。
二、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应用美国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系统。资料采用X2检验法比较差异。
结果:
1、DCIS的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7.7±9.3),40~49岁62例(50.4%)。DCIS的临床表现,以临床可触及肿物79例占64.2%,DCIS-MI肿块>2厘米的12例(66.6%);乳头溢液19例,DCIS-MI12例(63.1%)。
2、分类比较45例超声、钼靶摄影和二者综合分类为可能恶性者分别为27例(60%)、30例(66.7%)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2种方法后诊断可能恶性者37例(82.2%)。
3、有65例进行了乳腺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实质性肿见块者43例(66%);有血流信号的共41例(63%);导管扩张共52例(80%);导管内可见点状强光团33例(50.7%)。
4、有52例进行了钼靶摄像检查。主要表现为泥沙样钙化共有34例(65.4.%),其中肿物伴簇状钙化者23例;腺体局限性致密。10例(19.2%)乳腺肿物者共8例(15.3%)。
5、123例DCIS患者中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6例(其中有3例为DCIS-MI)。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6例(27例为DCIS-MI)占总手术治疗的68.9%。淋巴结转移的DCIS有2例1.62%,DCIS-MI淋巴结转移有5例4.06%。
结论:
1、40~49岁年龄组DCIS的发病率最高(50.4%)。
2、DCIS临床上肿块直径多小于2厘米;DCIS-MI多大于2厘米。
3、DCIS的乳腺超声主要表现为实质肿块,血流信号,点状强光团。
4、DCIS的乳腺钼靶摄像主要表现为簇状钙化,乳腺肿块和腺体局限性致密。
5、乳腺超声和钼靶摄像联合诊断提高DCIS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6、结合DCIS的临床特点,乳癌标准根治术对DCIS存在着过度治疗,乳房切除术,皮下乳房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是DCIS的适宜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