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视频编码的运动估计算法研究与并行化实现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x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AVC是新一代的视频压缩标准,由ITU_T视频编码专家VCEG(Video Coding Eperts Group)和ISO/DSC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共同拟定。该标准较以往的编码标准有了较多的改进,压缩比达到了以往的1.5到2倍。压缩效率较高,适合低延时的高质量网络。因此视频传输成为了H.264的一个亮点。H.264/AVC采用了多参考帧和多块模式等多种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使得H.264/AVC编码标准性能大大优于以往的编码标准。但是介于其较高的编码效率,编码的复杂度较以往的编码标准有不小的增加。因此研究编码标准之中各个模块的优化也成为现在研究视频编码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经研究表明,视频编码的将近50%的时间都花费在运动估计上,因此研究运动估计算法的优化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对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和基本原理做了相关的介绍,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运动估计算法。对运动估计中增强预测区域搜索算法(EPZS)做了详细的描述,论述了其预测子集目的性不强、搜索模板计算过于繁杂等缺点。在参考了大量文献之后对EPZS算法的S1子集、S4子集和搜索模板做了三方面的改进。在改进之后,利用多组运动激烈程度不同的视频序列对改进后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EPZS算法改进后,在视频序列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编码速度有了8.1%的提升。在改进了算法之后,采用OpenMP并行工具,对不同模式的选择和改进后的搜索模板设计一个可并行执行的程序框架。采用多组运动激烈程度不同的视频序列对改进后的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比于未经过并行处理的编码标准,在编码质量和码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速度有了37%左右的提升。
其他文献
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人员在对化合物、社交网络等数据进行分析时,均采用图这种结构来进行建模,得到的是确定图数据。
本文以基于 MIS 与 GIS 结合中的“无缝集成”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实现进行研究为核心。首先对现有的 GIS 技术与 MIS 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实现 MIS 与 GIS“无缝集成”
本文首先阐述了粗集理论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Rough下代数论与信息论的区别,讨论了基于信息熵的属性约简相关概念、定义,并通过条件信息熵作为启发知识设计了决策表的启发式知
网络化、智能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房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必将使机房管理正规化、科学化。本文针对机房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MPEG-4的机房视频监控系统。
IPSec协议是下一代网络安全标准,而作为IPSec协议中的密钥交换协议——IKE协议又对IPSec协议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密钥交换协议能否正确的实施关系到IPSec协议的安全与否,乃
随着传统因特网发展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成熟,移动因特网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移动因特网可以实现在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接入因特网的梦想。大量的移动设备在移动的过程
  首先,研究的是高维布尔型异常数据检测问题。本文通过定义反映数据稀疏程度的覆盖系数,采用搜索其低维子空间的异常模式来检测高维布尔型异常数据,并利用遗传算法来优化搜索
学位
本论文研究了基于Web的GIS的理论与应用,并利用了XML技术和数据库系统。Web-GIS操作概念和应用的主要需求在于设计合理的数据库,测试,数据库构建,GIS系统的整合。开发一个系
利用文本分类技术进行垃圾邮件过滤是近年来反垃圾邮件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构筑合理的反垃圾邮件体系架构、选择适合于垃圾邮件过滤的文本分类算法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