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体系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碳纤维(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板进行结构加固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与传统加固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轻质高强、施工方便快捷、加固修复效果良好等优点。但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应用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发现,普通粘贴碳纤维板进行加固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碳纤维板材料强度利用率低,无法发挥其高强性能;碳纤维板与混凝土粘结界面容易发生剥离破坏;被加固构件在二次受荷后,碳纤维板才会逐步参与作用,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对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碳纤维板的高强性能,还能改善被加固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阶段的性能。本课题组前期已对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现已研究开发出了锚固性能良好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夹具和一套预应力碳纤维板转向张拉装置。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前期设计的预应力碳纤维板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进一步改良,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极限锚固力测试试验,分析了增大界面摩擦系数对锚具内部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锚具内胶体—锚杯界面的摩擦系数,有助于缓解锚具内部的胶体压应力集中现象并能同时减少碳纤维板和胶体的整体滑移量,由此奠定了改良锚具制作工艺的理论基础;(2)根据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特点设计出一套摩擦试验装置,探究了在钢材线切割面和胶体界面间加入各种不同界面材料的界面摩擦系数,并探索出了一种性能稳定的界面组合材料,将锚具内胶体—锚杯界面的摩擦系数从最初的0.25提高到了0.34;(3)根据摩擦试验结果,结合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特点,设计出一种预制界面材料应用到锚具之中,改良了锚具制作工艺。通过锚具极限锚固力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改良后的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的极限锚固力可达到192kN,换算成碳纤维板(横截面积70mm2)的应力为2743MPa,充分发挥出了碳纤维板的高强性能,证明了采用预制界面材料改良锚具制作工艺的可行性。本文所完成研究内容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于:(1)对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的内部受力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通过增大胶体—锚杯界面摩擦系数改良锚具制作工艺的基本设想;(2)根据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界面受力特点设计出了一套摩擦试验装置,对如何提高锚具内部界面摩擦系数的实用方法进行了探究;(3)设计出一种预制界面材料应用于锚具之中,改良了锚具制作工艺。
其他文献
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饰面常采用涂料做法,装饰效果较好。但涂料的耐污染能力差,耐久性和抗冲击性差。与涂料相比,瓷砖的抗冲击强度高,易擦洗,装饰效果好。但是,普通瓷砖和粘结剂自重
学位
《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技术规程》对固定强震台站的选址提出了如下规定:固定台站宜布设在自由场地上,台址应避开局部地形变化大的地点,如小山梁、河谷等,与高大建筑物之间的距
由于剪力墙结构容易满足建筑空间布置,而且侧向刚度较大,弥补了框架结构的不足,因此,剪力墙结构受到我国建筑市场的广泛接受,各大中型城市的高层住宅建筑较多的采用剪力墙结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体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富营养化不仅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中的生态环境,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嗅味物质,造
当今我国的基础建设已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重大基础工程规模空前,城镇化高速推进。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决策是我国现代混凝土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辅以大量掺加工业废渣的措
学位
常规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是将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分开计算,常用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软件MFSAP也没有考虑结构的基础部分。但事实上,地基土与结构是共同作用的,在动力荷载作用
砌体结构是目前村镇住宅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体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仍将是村镇住宅的主导结构形式。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近年来发生的多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震害严
学位
大型复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核心筒作为高层建筑主要的抗侧力体系,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国内外十分关注。本文在课题组提出并完成的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研究基础上,将其组合部
学位
岩体的损伤断裂机制是岩体力学性能研究的重点,关系到地下建筑物(隧道、储油库等)的长期稳定和正常使用,是现今地下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对比常见的地下洞室,地下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新建结构和旧有结构加固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本论文介绍了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的机理,正截面的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