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dvanced中继网络流量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TE-Advanced是在LTE的基础上研究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MT-A: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的候选技术提案。为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高速数据业务需求,LTE-A系统对小区的平均吞吐量以及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中继(Relay)作为一种低功率、低成本的网络节点被引入到LTE-A系统中,其具有拓扑灵活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系统频谱效率、拓展网络覆盖。在LTE的标准里,没有定义专门的流量控制机制。在LTE-A中,中继节点被放置在两个无线接口之间:Uu接口和Un接口。由于这两个接口是独立的,eNB不知道Uu接口的链路状况,并且UE不清楚Un接口的链路状况;而且由于接入链路与后向链路间速率不匹配,导致RN出现缓冲区过载的问题。所以此时有必要提出针对中继节点的流量控制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中继的缓冲区的过载情况。已有的跨层分析机制都是针对蜂窝网络中的基站-用户之间的无线链路进行分析,而在LTE-A系统中引入中继节点后,存在基站-中继(后向链路)和中继-用户(接入链路)之间两段无线链路。因此在本文中,我们拓展了这种跨层分析机制到无线中继系统中,综合后向链路和接入链路两段无线链路及基站、中继两个网络节点。在接入链路物理层采用AMC技术,并采用FSMC信道模型分析接入链路的链路质量状态之间转移概率;数据链路层上,eNB和中继节点均采用有限长度的缓冲区,并进行跨层队列分析,得到RN的队列状态分布的稳态概率;然后根据该稳态概率分析了中继的缓冲区过载概率,并且还对中继系统其他的一些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数据包丢失率,吞吐量等。在中继的缓冲区过载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种基于队列长度信息的流量控制方案:ON/OFF流量控制方案、单门限流量控制方案及双门限流量控制方案。三种方案的基本原理都是eNB根据从RN反馈回来的缓冲区队列状态信息调整发送速率,以达到控制拥塞。并分析了在各种流量控制方案下的系统性能,随后分析对比了三种流量控制方案的优缺点,其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三种流量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RN的缓冲区过载的问题。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技术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等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视频技术正在向大数据量,高分辨率的
十一五”以来,我国水上交通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内河航运业务的日趋繁忙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内河船舶事故屡有发生。内河船舶事故具有突发性,且往往发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或者是
未来的通信网络是多种接入技术并存的融合网络,并且终端设备具有多个网络接口。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流传输控制协议(Streaming Control TransmissionProtocol,SCTP)的多路径并行传输
下一代网络(NGN)借助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等技术,以用户易用、易理解以及易接受的方式提供复杂智能的业务,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其研究重点就是增强人类驾驭世界的能力,实现
交通参量信息的检测和获取是智能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交通参量的组织形式为交通状况的评估、调节以及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基础。交通流量是
说话人识别技术是根据语音波形中反映说话人生理特征差异和行为习惯差异的语音参数能够自动鉴别说话人是谁的一项技术,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基
当今数据中心部署了大量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用以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络服务功能(防火墙、内容缓存、广域网加速器等)和充分的网络连接。数据中心中大多数流量为多个服务功能体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学领域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生活。阵列信号处理不管是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非平稳类的宽带相干LFM信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由于其智能性和灵活性要远高于缆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进而可以胜任更多的水下任务,因此在近些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