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植入式闭环血压调控系统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应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8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发病率高,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们既往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芯片植入式闭环血压调控系统,已有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系统对正常家兔、正常大鼠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均有很好的降压效果。为进一步检验芯片系统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芯片系统用于两肾一夹(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上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评价芯片系统对继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并对芯片系统的降压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主要观察芯片系统对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和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另外还对芯片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副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对血浆肾素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将右肾动脉部分狭窄、左肾保持完整制成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2K1C组);一组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Sham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氨基甲酸乙酯(1.2g.kg-1)麻醉,颈静脉插管用于静脉给药,股动脉插管用于血压信号的采集。分离左侧主动脉降压神经(ADN),将微型银制刺激电极放置于ADN上,接受来自芯片系统的电刺激进行降压。芯片系统工作时通过闭环负反馈模式实时、动态控制血压。记录RSNA作为评价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苯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将平均动脉压变化与相应的反射性心率变化进行直线回归分析,以直线斜率反映BRS;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血浆肾素水平;经右颈总动脉逆行插管至左心室腔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LVdP/dtmax)等作为观察芯片系统对心功能影响的指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降压效应:2K1C大鼠的血压显著高于Sham组大鼠(138.2±2.5mmHg vs.9702±4.3 mmHg,P<0.05);芯片系统使2K1C大鼠升高的血压恢复正常(138.2±2.5 mmHg vs.98.6±7.8 mmHg,P<0.05),降压幅度显著大于Sham组大鼠(-47.1±2.4 mmHg vs.-6.9±4.0 mmHg,P<0.05);芯片系统调控时2K1C大鼠的心率下降幅度低于Sham组大鼠(-28.8±12.7 bpm vs.-51.2±9.4bpm,P<0.05)2、对RSNA的影响:2K1C大鼠的基础RSNA显著高于Sham组大鼠(75.4±4.7%vs.46.7±4.3%,P<0.05);芯片系统使2K1C大鼠和Sham组大鼠的RSNA都显著减小,但两组之间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38.1±2.7%vs.-36.9±3.2%,P>0.05)。3、对血浆去甲肾上腺水平的影响:2K1C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大鼠(1827.3±45.9pg/ml vs.760.7±28.6 pg/ml,P<0.05);芯片系统使2K1C大鼠增高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恢复正常(1827.3±45.9 pg/ml vs.922.3±124.5 pg/ml,P<0.05);4、对BRS的影响:2K1C大鼠的BRS基础水平比Sham组大鼠BRS基础水平显著降低(-1.53±0.24 beats·min-1·mmHg-1vs.-0.15±0.54 beats·min-1·mmHg-1,P<0.05);芯片系统调控过程中2K1C大鼠的BRS显著提高,但仍低于Sham组大鼠的BRS(-1.94±0.30beats·min-1·mmHg-1vs.-3.47±0.49 beats·min-1·mmHg-1,P<0.05)。5、血浆肾素水平的影响:芯片系统调控后2K1C大鼠血浆肾素水平无显著增加(4.03±0.6ng/ml vs.4.88±0.8 ng/ml,P>0.05)6、对心功能的影响:芯片系统调控前2K1C大鼠LVDP和LVdP/dtmax值均显著高于Sham组大鼠(LVDP:172.7±9.8mmHg vs.131.5±9.9 mmHg,P<0.05;LVdP/dtmax:5314.4±318.9mmHg/sec Vs.3979.1±219.6mm Hg/sec,P<0.05);芯片系统使2K1C大鼠增高的LVDP和LVdP/dtmax降至正常水平(LVDP:121.1±7.9 mmHg;LVdP/dtmax:4023.1±212.8 mmHg/sec)。本研究结果表明,芯片系统可显著降低2K1C组和sham组大鼠动脉血压,可使2K1C组大鼠的动脉血压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2K1C大鼠基础RSNA显著增强,芯片系统显著降低2K1C组大鼠增强的RSNA;芯片系统降低2K1C大鼠血压的程度显著大于Sham组大鼠,但对两组大鼠的RSNA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芯片系统改善2K1C大鼠显著降低的BRS;芯片系统使2K1C大鼠显著增高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恢复正常,而对血浆肾素水平无显著影响;芯片系统使2K1C大鼠增强的心功能恢复正常,在芯片系统调控过程中,LVDP、LVEDP和LVdP/dtmax虽有所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综上所述,芯片系统可有效调控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使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增强的交感神经活动、升高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心功能恢复正常,并改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显著降低的BRS。
其他文献
湿地、海洋和森林组成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由陆地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能为微生物提供特殊的生存环境条件。据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放线菌作为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全世界婴幼儿和幼龄动物严重腹泻的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原。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因RV感染发生中度和严重腹泻以及死亡的儿童高达1887万人;在发达国
随着人们对NO、NOS、ET在动物机体内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三者在妊娠期间的生理作用也得到广泛关注。目前文献报道NO、NOS、ET对妊娠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血浆内NO、ET水平的变化
棉花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棉花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广泛种植,使水分供应不足成为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对棉花农业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因此
DNA插入突变是标记、分离植物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实验通过电转化法将双元载体pATMT1导入农杆菌AGL-1中,成功地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
水分亏缺是限制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作物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改善土壤-植物系统水分关系,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生物炭(BC)和聚丙烯酰胺(PAM)施入土壤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渗透性和保水性、促进作物高产,因而是目前生产上两种富有潜力的土壤调节剂,但这两种土壤调节剂共同施用的作用效果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首先采用模拟土柱试验、可控
一氧化氮(nitro oxide,NO)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都是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机体炎性疼痛的病理过程。本实验运用行为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