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但是和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还相当不完备。市场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整合机制,同时也是社会结构的生成机制之一。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伴随,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速度加快。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利益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其公共性。但如果弱势群体利益表达能力不足,渠道不畅等导致其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能有效输入信息,在政策方案选择中缺乏利于自身方案通过的推动力,那么政策结果将难以保障其自身利益,甚至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各利益群体间利益博弈白热化,弱势群体利益失衡的背景下,研究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表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弱势群体、公共政策、利益表达的相关概念以及本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表达的类型与途径,及利益表达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从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表达困境的入手,分析了利益表达困境的原因以及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不畅的危害;第四部分,对我国弱势群体如何走出利益表达的困境,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1)提高弱势群体文化素质,增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主体性意识;(2)完善现有利益表达渠道;(3)拓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4)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构建增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效果的机制。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成果基础上,采用多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分别从政治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等学科领域对我国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表达机制进行了研究,突破了以往一般只从某一门学科角度研究的局限;另外,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健全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改变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劣势地位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