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吸吮着中国传统文化乳汁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然而,由于历史、环境和主观等方面的制约,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然存在着差异。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重在继承,邓小平的传统文化观重在超越。总之,他们的传统文化观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一部分:毛泽东与邓小平实事求是观之比较。从中国古代唯实思想到实事求是,论述了“实事求是”的“求实”学风在我国历史悠久。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有着共同的理论来源、目标指向,都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但毛泽东是我党历史上最先发扬光大了这种实事求是学风,而邓小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 第二部分:毛泽东与邓小平中庸观之比较。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和邓小平都继承了中庸观这一方法论,毛泽东的中庸观有着很高的哲学思辩,而邓小平的中庸观更多体现在政治实践中,而且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对中庸观的误用。 第三部分:毛泽东与邓小平义利观之比较。义利之辩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儒家倡导义利双修。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如何处理公利和私利的关系上是一致的,不同点是毛泽东晚年走向了重义轻利的极端,而邓小平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而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 第四部分:毛泽东与邓小平民本思想之比较。“民本”主张是内圣外王的思想基础。毛泽东与邓小平都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改造和创新,而且邓小平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观发展到“使人民满意”。 第五部分:毛泽东与邓小平大同思想之比较。首先中国传统大同思想源远流长,但都带有乌托邦式的空想色彩。毛泽东与邓小平超越了传统大同思想,不同点是二人实现大同思想的途径不同,而且晚年毛泽东陷入了空想。 文章的结尾,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传统文化观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且提出了比较两者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