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3%。在1970年,应用功能支具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较为常见,且在当时成为了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金标准”。然而,骨折在某些情况下更适合于手术治疗,包括多发伤、开放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存在同侧关节损伤、漂浮肘以及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例。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架、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以及顺行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每种固定方式都有其优缺点,而且骨折愈合率也各不相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曾经被认为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金标准”,该方法可以直视下进行复位,复位效果好。但是ORIF需要大范围剥离骨折周围组织,对骨折的愈合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伴随着髓内钉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也越来越多。髓内钉固定技术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破坏小,能充分保护骨折周围的血供,所以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后来有很多文献报道称,应用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肩关节的并发症较多。一种新兴技术——MIPO联合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出现,这种方法减少了肩部撞击症的发生率,而且此法创伤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采用。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MIPO技术与IMN治疗,对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肩肘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然后运用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指标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以利于日后对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目的:比较MIPO技术结合锁钉加压钢板与顺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成人肱骨干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自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以来收治的成人肱骨干中段骨折共50例,其中:采用MIPO技术联合锁钉加压钢板治疗的为29例,采取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为21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住院资料,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功能情况等。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大小,性别以及骨折类型构成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经过至少18个月的随访。MIPO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9.1min,平均术中出血95.2ml,平均住院天数为6.8天,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2.5周。术后没有骨折不愈合者,但是出现了2例桡神经麻痹。肩关节UCLA评分平均为32.6分,肘关节Mayo评分平均为92.2分。IMN组平均手术用时为100.3min,平均出血量为80.5ml,平均住院天数为6.4天,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8周。术后出现3例骨折不愈合者以及1例桡神经麻痹。肩关节UCLA评分平均为30.0分,肘关节Mayo评分平均为90.4分。统计数据表明,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Mayo评分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肩关节UCLA评分及骨折不愈合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肱骨干中段骨折采用MIPO技术结合锁钉加压钢板治疗是一种相对比较可行的办法,优点在于微创、术中出血量不多、术后恢复快,且肩关节功能要好于髓内钉治疗,肘关节功能和髓内钉组无差异。同时该手术方式不显露桡神经,且较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能减少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