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水稻养分吸收特征及对氮磷钾肥料的响应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ju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真正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水稻种植从插秧走上直播是一种必然趋势。稻农对直播水稻生长特点和施肥技术认识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水稻产量。明确直播水稻养分吸收规律及其对氮磷钾肥料的响应,对直播稻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直播和移栽水稻同田对比方法,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同时比较了氮磷钾肥施用对直播和移栽水稻不同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干物质和氮磷钾素积累快速增长期出现较早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干物质和氮磷钾素积累量差异不大。直播和移栽水稻干物质积累快速增长期分别在播种后56.9~103.8d和63.8~106.9d,持续时间分别为46.9d和43.0d,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54.5%和57.0%;氮素积累快速增长期分别在播种后38.6~75.1d和53.4~75.7d,持续时间分别为36.3d和22.3d,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54.8%和58.8%;磷素积累快速增长期分别在播种后56.0~93.6d和58.8~86.2d,持续时间分别为37.6d和27.4d,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57.6%和58.7%;钾素积累快速增长期分别在播种后41.7~78.8d和57.1~76.5d,持续时间分别为37.1d和19.4d,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56.6%和58.3%。
  (2)直播水稻株高、倒伏指数和群体茎蘖数高于移栽水稻,SPAD、抗折力和单株茎蘖数则相反。分蘖期至拔节期直播水稻各处理平均株高较移栽水稻分别高19.4%和9.8%,孕穗期和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拔节期至灌浆期直播水稻各处理平均SPAD较移栽水稻分别低8.9%和7.9%,分蘖期和孕穗期差异不显著;分蘖期和孕穗期直播水稻各处理平均植被指数较移栽水稻分别高5.3%和12.2%,拔节期直播水稻各处理平均植被指数较移栽水稻低9.1%,灌浆期两者无显著差异。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直播水稻单株茎蘖数比移栽水稻分别低48.4%、47.8%和67.1%,群体茎蘖数比移栽水稻分别高61.2%、64.9%和34.1%。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各处理平均茎秆抗折力比移栽水稻低35.2%,各处理平均倒伏系数比移栽水稻高55.0%。
  (3)试验条件下,施氮均可显著提高直播和移栽水稻产量,但二者的增产率无显著差异;施磷和施钾的增产效果均不显著。与不施氮处理相比,直播和移栽水稻施氮分别增产18.8%和16.6%。产量构成因子结果显示,与不施氮处理相比,直播和移栽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提高23.5%和24.1%;直播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降低4.4%和4.3%,移栽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施氮显著提高了直播和移栽水稻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秸秆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31.5%和27.4%,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0.4%和38.1%,钾素积累量分别提高31.9%和23.3%;籽粒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42.6%和31.9%,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71.7%和38.3%,钾素积累积分别提高24.8%和12.8%。与不施磷处理相比,直播和移栽水稻施磷分别增产7.2%和4.1%;与不施钾处理相比,直播和移栽水稻施钾分别增产7.2%和5.5%。
其他文献
微生物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对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传统培养学方法和基因组学方法。然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微生物可分离培养率一般低于1%;而且微生物分离培养后会改变其原始生活环境,面临难以分析微生物原始代谢特性的瓶颈问题。基因组学方法无法确定微生物个体的生理和代谢特征,因此难以建立微生物特定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关关系。因此,在保证微生物原始生活环境的前提
变形假单胞菌JUIM01是2-酮基葡萄糖酸(2KGA)生产的主要工业用菌,其糖酸转化率和发酵生产强度相对较高。2KGA是主要应用于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盐生产的一种重要有机酸。针对变形假单胞菌在高温发酵时葡萄糖代谢由胞外氧化途径向胞内磷酸化途径发生偏转,从而导致发酵目的产物2KGA产率明显降低的问题,本研究以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为研究对象,考察高温胁迫对变形假单胞菌2KGA生物合成的影响
乳制品营养丰富,被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然而,近年来由微量金属元素超标添加及重金属污染引起的乳制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常用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荧光法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等,其中电化学传感技术因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而备受关注。目前,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信号探针中电信号源含量低、生物酶成本高且易失活,据此构建的电化学传感方法灵敏度低、稳定性不高。本研
学位
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属于广温广盐性种类,在我国南北海岸均有分布,是一种栖息于潮间带中、下潮区泥砂质底营底栖生活的经济贝类。等边浅蛤一般以带壳鲜销为主,少数加工为罐头制品和干制品。近年来等边浅蛤虾塘和滩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因而加工及其高值化综合利用是蛤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提高人群机
学位
内生菌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与宿主形成了高度协同进化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有关小白杏内生细菌的研究较为有限,且对其与果实腐败变质的关系知之甚少。本文以采后库车小白杏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孔板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演替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传统分离法和非培养法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子鉴定,对库车小白杏采后内
近年来,随着无机肥的过度施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绿肥作为一种有机肥,既能够为作物提供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又能减少无机肥的污染。提高绿肥生产效益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紫云英、苕子两种绿肥作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在湖北浠水、四川南充同时进行大田试验,研究N、P、K不同施肥措施对绿肥作物的生长发育、养分累积的影响,以及绿肥作物不同施肥效应对后季水稻生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绿肥效益
学位
黄瓜、番茄、草莓是居民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果菜且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提高此类经济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筛选出在武汉气候条件下适合作物生长的水溶肥及配施比例,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磷酸一铵与聚磷酸铵配合施用对黄瓜、番茄、草莓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如下:  1)聚磷酸铵显著促进植株生长。从植株整个生长周期来看,大田黄瓜、番茄、草莓生长指标为聚磷酸铵施肥处理优于单独施用磷酸一铵。盆栽试验条件下,C
学位
砷是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近年来由于工业排放、矿产开采及农药的使用,使得土壤中砷污染现象日益加剧。水稻是砷高吸收作物,稻米中的砷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农作物。已有研究表明磷、硅及铁均有抑制水稻吸收砷的作用,故含磷、硅、铁的材料在砷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应用前景良好。本研究以水稻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方式,选取磷矿粉:赤泥:钢渣质量比例为20%:30%:50%(以下简称为W1)、磷矿粉:赤泥:钢
学位
本文以湖南临湘某矿区受铅镉铜锌复合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3%、5%的稻壳生物炭(以下简称C3、C5)和0.1%、0.3%的磷酸氢二钾(以下简称P1、P3)两种钝化材料,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分析有机酸对土壤pH和重金属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以探明有机酸存在下两种钝化剂钝化土壤重金属的稳定性。主要结果如下:  (1)添加生物炭和含磷
学位
以湖北江汉平原广泛种植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豆角(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DC.)、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芋环(Stachys sieboldii Miq.)等优质蔬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硒对几种蔬菜的富硒效果、抗氧化反应、光合作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