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浅蛤肉酶解产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属于广温广盐性种类,在我国南北海岸均有分布,是一种栖息于潮间带中、下潮区泥砂质底营底栖生活的经济贝类。等边浅蛤一般以带壳鲜销为主,少数加工为罐头制品和干制品。近年来等边浅蛤虾塘和滩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因而加工及其高值化综合利用是蛤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提高人群机体免疫力。食源性免疫活性肽无毒、低敏、安全性高且可以调节人和动物机体免疫能力,在人类营养健康和疾病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海洋类动物由于生长环境特殊,体内的氨基酸结构与陆地动物不同,其分离出的活性肽带正电荷,因此与显负电性的细胞因子受体大量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海洋贝类中马氏珠母贝、青蛤、波纹巴非蛤、文蛤、牡蛎、扇贝、贻贝等均被分离出免疫活性肽,但是对于等边浅蛤是否具有免疫活性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为原料,首先,通过分析其基本营养特性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而后选择合适酶进行酶解,采用体外活性和体内实验评价其免疫活性;并采用超滤、凝胶色谱等对其有效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期为其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通过测定等边浅蛤的基本营养成分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其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干基)结果如下:粗蛋白含量(53. 80%),粗脂肪含量(5.88%),灰分(18.37%),总糖(17.48%)。因此,等边浅蛤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其水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占原料总蛋白的59.97%。等边浅蛤组成蛋白氨基酸齐全,且与免疫功能有关的碱性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均超过总氨基酸的50%。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上述3类蛋白质组分主要分布在29.0kDa-200kDa之间;其中水溶性蛋白条带较多、分布广泛;盐溶性蛋白组分分子量大多介于66.4kDa-200kDa和29.0kDa-44.3kDa之间;不溶性蛋白组分在200kDa,120kDa,44kDa,35kDa有明显蛋白条带。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等边浅蛤的水溶性蛋白组分的变性温度为69.1℃、盐溶性的为61.7℃、不溶性为57.4℃,表明水溶性蛋白组分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1)通过测定等边浅蛤的基本营养成分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其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干基)结果如下:粗蛋白含量(53. 80%),粗脂肪含量(5.88%),灰分(18.37%),总糖(17.48%)。因此,等边浅蛤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其水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占原料总蛋白的59.97%。等边浅蛤组成蛋白氨基酸齐全,且与免疫功能有关的碱性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均超过总氨基酸的50%。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上述3类蛋白质组分主要分布在29.0kDa-200kDa之间;其中水溶性蛋白条带较多、分布广泛;盐溶性蛋白组分分子量大多介于66.4kDa-200kDa和29.0kDa-44.3kDa之间;不溶性蛋白组分在200kDa,120kDa,44kDa,35kDa有明显蛋白条带。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等边浅蛤的水溶性蛋白组分的变性温度为69.1℃、盐溶性的为61.7℃、不溶性为57.4℃,表明水溶性蛋白组分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2)以水解度(DH)和蛋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选用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等边浅蛤,研究其酶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其对小鼠RAW264.7细胞的增殖率和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酶解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组DH最高,而中性蛋白酶组蛋白回收率最大;中性蛋白酶组和胰蛋白酶组均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其清除率分别为56.6%和57.9%、98.9%和100.2%;中性蛋白酶组对小鼠RAW264.7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效果最佳(P<0.05),其中细胞相对增殖率为115.2%。最后确定中性蛋白酶为下一步实验用酶。
  (3)利用超滤法对等边浅蛤肉酶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3kDa超滤组分和<3kDa超滤组分,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评价。体外免疫评价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000μg/mL时,<3kDa超滤组分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和增强其吞噬作用效果显著(P<0.05)。体内免疫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其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均能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其中<3kDa超滤组分高剂量组能有效提高GSH-Px活力。且<3kDa超滤组分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IgG和IgA含量,具有增强免疫活性。综上,等边浅蛤酶解产物<3kDa超滤组分具有免疫调节增强作用。
  (4)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对<3kDa超滤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出5个组分(F1-F5),以细胞增殖、吞噬中性红和NO生成实验评价各组分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F3分离组分能显著提高细胞相对增殖率和生成NO量,而F1、F2、F3分离组分能显著提高细胞的吞噬能力。综合考虑确定F3组分的免疫活性最强。
其他文献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作为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在石油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乙烯和丙烯主要来自于各种碳氢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蒸汽热裂解和直接脱氢,由于反应温度高、能耗大、催化剂易结焦失活等原因,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受到很大限制。与乙烷和丙烷直接脱氢制乙烯和丙烯相比,乙烷和丙烷的CO2氧化脱氢制乙烯和丙烯在热力学上更为有利。采用CO2作为温和氧化剂参与反应,不仅可以提高烯烃的选择性,还可以减少
学位
如何在超声速气流中组织稳定高效的燃烧是研制超燃冲压发动机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传统的凹腔火焰稳定器在宽飞行马赫数及高当量比条件下呈现出诸多弊端,为此,后缘突扩这一构型优化方案被提出并使用于凹腔火焰稳定器上。本文以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后缘突扩型凹腔火焰稳定器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明晰其流动模式与稳焰机理为研究目标,综合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观测与理论建模的方法,对超声速气流中后缘突扩型凹腔的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探索和利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密封技术的水平制约着航天器运行的可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工作寿命,因此密封结构是航天器技术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航天器中常见的接触式密封结构为研究目标,基于分形理论、接触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对航天器接触式密封结构的界面建模与泄漏机理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1)基于分形理论的密封表面形貌表征研究。根据分形
学位
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作为新时代国防重要兵器之一,其控制系统以高精度、高鲁棒性、高生存性、低成本引领了未来导弹系统发展方向。本文以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为对象,针对其飞行任务所面临的复杂内外扰动和不确定性,以及执行机构可能发生的部分失效和完全失效故障,根据其动态特性和相关约束,深入研究了基于扰动抑制和容错重构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建立了针对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控制问题的导弹对称串联结构模型。根据导弹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电磁加速推力器中,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激光烧蚀磁等离子体推力器(Laser Ablation Magnetoplasmadynamic Thruster,LA-MPDT),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火星开发等空间任务提供一种高效、先进的推进系统。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开展了推力器电源设计与仿真、推进性能理论预估、工质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的建模与仿真
激波/边界层干扰是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中难以避免的流动现象。激波诱导的边界层分离会严重恶化进气道的流场品质,在低马赫数和高反压情况下还会导致进气道不启动。相比于二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对进气道的影响更显著,流动机理更加复杂。本文运用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后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SIOS/TBLI)的三维复杂流场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无粘流动中后掠入射斜激波(简称为后掠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中国餐饮业的迅猛发展,各类餐厨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不当处理的餐厨垃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餐厨垃圾本身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经过适当预处理后可以用于好氧堆肥而产生有机肥料,预处理产生的油料又可以制成生物柴油进一步利用。为了研究出合适的预处理措施以及高效的堆肥反应器,本论文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  利用蒸煮法对餐厨垃圾进行脱油处理,以脱油量和脱
学位
微生物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对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传统培养学方法和基因组学方法。然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微生物可分离培养率一般低于1%;而且微生物分离培养后会改变其原始生活环境,面临难以分析微生物原始代谢特性的瓶颈问题。基因组学方法无法确定微生物个体的生理和代谢特征,因此难以建立微生物特定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关关系。因此,在保证微生物原始生活环境的前提
变形假单胞菌JUIM01是2-酮基葡萄糖酸(2KGA)生产的主要工业用菌,其糖酸转化率和发酵生产强度相对较高。2KGA是主要应用于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盐生产的一种重要有机酸。针对变形假单胞菌在高温发酵时葡萄糖代谢由胞外氧化途径向胞内磷酸化途径发生偏转,从而导致发酵目的产物2KGA产率明显降低的问题,本研究以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为研究对象,考察高温胁迫对变形假单胞菌2KGA生物合成的影响
乳制品营养丰富,被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然而,近年来由微量金属元素超标添加及重金属污染引起的乳制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常用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荧光法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等,其中电化学传感技术因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而备受关注。目前,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信号探针中电信号源含量低、生物酶成本高且易失活,据此构建的电化学传感方法灵敏度低、稳定性不高。本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