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对储能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作为目前最可靠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能量存储当中。而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要求电极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对储能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作为目前最可靠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能量存储当中。而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要求电极材料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无毒无害,与无机电极材料相比,有机材料具有元素丰富、分子结构多样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在能量的规模化存储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许多有机电池材料存在电池电位分化和理论比容量较低等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进行调控和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基于多电子电化学反应的有机分子通常能够在单位分子质量内提供更高的容量,然而由于不同活性位点的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先后顺序,因此许多基于多电子电化学反应的有机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平台存在一定的电压差。本文以具有约0.8 V电压差的吩嗪基聚合物材料为例,阐述了一种有效减小电压差,调节充放电曲线的策略。结合理论模拟计算,我们研究了吩嗪基衍生物在不同位点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对电位调节和分子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理论模拟结果筛选合适的官能团,通过在分子单体上引入这些不同推拉电子能力的官能团调节单体电位,并进一步通过共聚的方式制备得到具有平滑充放电曲线的多电子基电极材料。(2)提出并设计了利用含有活性中心的分子作为聚合物连接单元从而提高活性材料理论比容量并且平滑电位的设计策略。基于此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基于吩噻嗪和吩嗪的多活性位点的新型π共轭的共聚物材料p-PT-PZ。p-PT-PZ在约4.1 V,3.8V和3.1 V(vs.Li/Li+)处表现出三个电位平台,其中吩噻嗪为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连接单元提供了 3.8 V充放电平台,在调节吩嗪3.1~4.1 V电压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目标分子材料的理论比容量至168mAhg-1,实现约400 Whkg-1的能量密度。此外π共轭结构有利于通过电荷离域效应稳定材料离子态,使得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C倍率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保持率约为87%。这一设计思路有望应用于其他高容量有机电极材料的设计中。
其他文献
四川卫视文化真人秀节目《诗歌之王》的出现,在电视圈内刮起一阵清新的“诗风”。中国诗学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草根文化魅力的彰显,贴近生活的多元主题的设置,真人秀的竞演
在环境保护和能源短缺的压力下,如何让汽车排放更低、更节能已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而开发新能源汽车则是重中之重,纯电动汽车作为其类型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
成本费用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源的投入,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经营和财务情况的决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情况。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成本管理模式方面的体系还尚不完善,成本费用控制效果也不太理想。研究管理者盈余行为对成本费用变化规律的影响,更清晰的向企业所有者解读了管理者的行为动机,以便于加强监督和防范;同时我们的证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支出的
近年来,FRP材料有着轻质高强、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腐蚀性高等特点,在土木工程的领域内,FRP材料和组合结构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桥梁的主要构件之一的GFRP-混凝土组合梁,其上部混凝土和GFRP型材上翼缘之间的连接方式尤为关键,且GFRP型材与混凝土之间会因为材料变形的不协调产生滑移,进而对组合梁的抗弯性能有所影响。本文选取螺栓作为组合梁界面处的连接方式,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BPH)是典型的韧皮部取食昆虫,也是目前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每年都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已报道和定位的与水稻褐飞
从早期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到后来的《坚硬如水》《受活》《四书》《日熄》等等优质的作品来看,阎连科早已处于当代优秀作家的队伍之中。同时,作为一名作家,更重要的是他自觉的创新意识。当发现传统的创作手法逐渐成为文学继续向前推进与发展的阻碍时,为了达到社会的逻辑本质真实,阎连科运用社会的内在逻辑去对所要讲述的故事进行自我化的编码,发掘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创作理念——神实主义。并且阎连科在神实主义的引导
在当今建筑多元化发展、生态节能成为全民议题的时代背景下,木材在这场建筑表皮的革命中,木材以其生态性、独特性、文化性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展现出非凡的表现力。木材的
本试验以烟台市蓬莱龙湖产区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铺膜、摘叶等管理措施对其果实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烟台产区选择简单经济高效的栽培措施改善果实及
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背景下,拖拉机作为重要的农业机械,展现出充足的优势,已然成为农民在农业生产运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拖拉机在田间工作时通过悬挂
东欧城市普遍有着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带有的技术和社会思想都在东欧各大城市的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二战之后的东欧城市在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