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zhouw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M)迄今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约占10%。MM细胞遗传学异常决定了其临床高度异质性。由于浆细胞增殖活性较低,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的困难,采用高纯度的磁珠分选系统(MACS)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可明显提高MM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本实验主要研究MM患者1q21扩增、13q14缺失、TP53基因缺失及IgH易位在疾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意义。同时分析硼替佐米和反应停针对各种核型异常的疗效。方法:应用CD138单克隆抗体磁珠对患者的骨髓进行分选,然后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分别检测58例MM患者异常骨髓瘤细胞中1q21扩增、13q14缺失、TP53基因缺失及IgH易位的发生率。IgH易位阳性的患者进一步采用LSI IGH/CCNDl探针检测t(11;14)(q13;q32),IGH/FGFR3探针检测t(4;14)(p16.3;q32),IGH/MAF探针检测t(14;16) (q32;q23)。结果:58例患者中37例(63.8%)发生1q21的扩增,40例(69%)发生了13q14的缺失,11例(19%)发生了TP53基因的缺失,35例(60.3%)发生了IgH易位。进一步分析显示33例IgH易位患者中18例(54.5%)为t(11;14)(q13;q32),12例(36.4%)为t(4;14)(p16.3;q32),4例(12.1%)为t(14;16)(q32;q23),其中有1例同时伴有t(4;14)(p16.3;q32)和t(14;16)(q32;q23),2例由于标本量不足未检测t(4;14)(p16.3;q32)和t(14;16)(q32;q23)。1q21扩增、13q14缺失和TP53基因缺失与MM死亡率高有密切相关性。伴有t(11;14)(q13;q32)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易位。反应停可明显提高TP53基因缺失患者的临床缓解率(P<0.05),硼替佐米可明显提高1q21扩增、13q14缺失和t(11;14)患者的临床缓解率(P<0.05)。结论:1q21扩增、13q14缺失、TP53基因缺失及IgH易位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13q14缺失和TP53基因缺失是MM预后不良因子。伴有t(11;14)(q13;q32)易位患者较其他两种易位患者预后较好。反应停可明显改善TP53基因缺失患者的不良预后,硼替佐米可改善1q21扩增和13q14缺失患者的不良预后。目的:1号染色体异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且是多发性骨髓瘤(MM)最为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约占49%,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1号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有助于揭示MM患者疾病的临床进展及预后机制,从而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本实验利用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cIg-FISH)技术研究MM中1q21扩增和1p12缺失的情况,同时对比cIg-FISH技术和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的一致性,进一步探讨MM患者1号染色体异常与疾病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1q21扩增和1p12缺失,分析这两种1号染色体的异常与疾病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对比cIg-FISH技术和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的一致性。结果:1. 1q21扩增:48例患者中26例(54.2%)出现了1q21的扩增,其中红色荧光信号3个10例(38.5%),红色荧光信号≥4个16例(61.5%)。伴有1q21扩增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有1q21扩增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我们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出现3个扩增信号和≥4个扩增信号的两组患者,其在D-S分期和死亡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性别、分型、年龄、分组和ISS分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2. 1p12缺失:48例患者中14例(29.2%)出现了1p12缺失,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分型和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和cIg-FISH比较:我们将同一组患者此次1q21扩增的实验结果与之前的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所检测的1q21扩增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号染色体异常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是MM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1q21拷贝数≥4的患者预后较拷贝数为3的患者更差,说明随着1q21扩增拷贝数的增加,患者预后有越来越差的趋势。因此对初诊患者采用FISH技术检测1号染色体异常,对早期判断预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我们得出cIg-FISH技术和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一致性良好。目的:几乎所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存在遗传学的异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应用大大推动了MM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但是,常规FISH只能用特异性的探针检测已知的染色体异常,对涉及多种染色体的复杂异常则不能澄清。M-FISH应用多种荧光素同时标记人类24条染色体制备全套的染色体探针与待测标本中期分裂相进行杂交,从而使每条染色体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M-FISH在确定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揭示隐匿易位及识别标记染色体来源方面具有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复杂核型异常(CCAs)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具有复杂核型的MM患者应用M-FISH技术确定复杂染色体的重排及标记染色体的组成。结果:M-FISH证实了CC显示的29种结构异常,并进一步明确了1p-、6q-、9q-、9q+、+8q+×2、14q+、?14q、der(4)、der(22)、der(1)t(1;?)(q10;?)、der(3)、del(7)的具体来源;同时也发现CC分析没有发现或不能识别的21种异常,其中t(2;15)(q33;q22)、t(6;7)(q23;q34)、t(8;11) (q24;q23)、t(1;14)(q10;q32)和t(X;1)(q26;q25)是新发现的核型异常。这10例均能随访MM患者病例资料中9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仅为23个月,较公认的MM患者的平均生存期34个月明显缩短。结论:对伴有CCAs的MM患者,M-FISH技术可以明确CC分析中复杂染色体异常,并发现和纠正CC分析中漏检及误检的异常,为MM的染色体异常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已经成为精确染色体核型分析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M-FISH对于检测MM的CCAs具有优势,是精确分析染色体核型不可缺少的技术。
其他文献
全数字解调器是当前通信领域的热点。本实验室已经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针对中频720MHz采样的高速信号设计了一套并行结构的数字解调系统,但由于并行结构本身的制约
由于能源、环境的危机,节能是当今社会的趋势。而照明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与传统照明方式相比,白光LED照明具有省电、体积小、发热低、寿命长、响应速度快、抗震耐冲、
LDMOSFET(Laterally 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是高压功率器件,在通信、雷达等高科技领域极具优势,
目的比较国内常用的几种抛光工具和2种上釉方法对钴铬烤瓷牙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泽度和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为牙科医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采用松风瓷(A2色)和IMPLANT
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出互联网平台经济模式,对现代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互联网平台市场乱象屡有发生,折射出互联网平台经济面临的治理困境。基于结构主义理论视角、以网
<正>外科在医院内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科室,它的发展与振兴是一个医院的象征,现就我院外科在建院建科以来的发展与变迁来简明论述中医院外科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
会议
固体激光器激光工作物质的几何形状通常为圆棒状或板条状。由于圆棒状晶体温度梯度的方向与光传播方向垂直,在热负荷条件下运转时,将产生严重的热透镜效应和热光畸变效应,使
无线通信信号在传输中的多径效应以及无线信道的带宽有限性和非理想性,都会造成码间干扰(ISI),ISI会造成接收端误码的增加从而降低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甚至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
我国的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气象测报、救灾减灾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将应用于航空领域。本文通过对北斗系统发展及特点的分析,探讨其在通航领域应用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试验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和型号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自然环境试验正在贯穿于军用装备设计、研制、生产和采购的全过程。针对此需求,对国内外环境试验数据共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