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90天功能结局、疾病复发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对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后水平变化进行分析,为ACI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就诊首次确诊为ACI的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90天随访的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疾病复发例数、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对观察组中53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分别以开始用药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1)以开始用药时间将患者分为48小时以内组(以下简称48h组,29例)和48小时至7天组(以下简称7d组,24例);2)以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卒中组(NIHSS≤4分,32例),中度卒中组(NIHSS:5~15分,21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前后采静脉血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IL-17A、Shh、CD200水平变化。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不同程度ACI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10天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50%对比72.70%,P=0.002)。3对两组患者进行90天随访,观察组mRS≤1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0%对比64.90%,P=0.043)。4 90d疾病复发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0%<15.60%,P>0.05)。5 90天随访认知功能,观察组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03±4.39对比21.00±4.90,P=0.044)。6两组肝功能受损病例数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15.60%,P>0.05)。7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后48小时内用药组和7天用药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8联合用药治疗后轻度卒中组和中度卒中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9联合用药对不同开始用药时间及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具有调节作用:48小时组治疗后TNF-α显著降低,Shh、CD20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01;Shh,P=0.023;CD200,P=0.035);7天组TNF-α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轻度卒中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血清Sh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6,P=0.018;TNF-α,P<0.01;Shh,P=0.012);中度卒中组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1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与单独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联合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天功能结局及认知功能均优于单独用药。2 48h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与丁苯酞较7天内应用更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3依达拉奉右莰醇与丁苯酞联合用药对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4依达拉奉右莰醇与丁苯酞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并表现出抗炎特性。图 0 幅;表 21 个;参 165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