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应用二维相关红外和近红外两种光谱分析技术对食用植物油种类的鉴别、掺假分析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检测参数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为证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植物油品质分析中的可行性,首先考核了仪器的精密度和二维相关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对于近红外光谱,通过3次平行测试,证明图谱的峰形、峰位和峰强都基本一致,得到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重复性较好,可满足食用植物油分析的要求;同样在进行二维相关中红外光谱分析前,通过5次平行测试考核了光谱仪器的精密度。比较了5次试验的红外光谱相似度,得到相关系数依次接近1.0000、1.0000、0.9999、0.9998、0.9999,RSD=8.3×10-3%,表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密度。
由于温度变化能对光谱吸光度及吸收峰位置产生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以温度为微扰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案,鉴别了几种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讨论了温度扰动区间对二维相关谱图分辨率的影响,确定了试验的最佳温度扰动区间。结果表明,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提高了光谱的分辨率,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二维相关谱图中,交叉峰强度、位置以及峰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可据此进行种类的区分。
本文还设计了以浓度为微扰方式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案,对油茶籽油中是否掺入异种油脂进行了判别,并探讨了相关光谱特征与掺混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试验样品成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用江西农户压榨制取的100%天然油茶籽油为试验样品。结果表明,当油茶籽油中掺入其他食用植物油时,二维相关光谱会发生改变,根据异步图中是否出现与掺入食用植物油的异步图对应的特征相关峰,可直接判定是否掺入了其他食用植物油。随着掺入量的增加,特征相关峰会愈加明显。说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食用植物油的掺假鉴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