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好“基本医疗服务包”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医疗福利、参保能力和意愿,对医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本效果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加有效地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卫生包”。本文通过基本医疗服务包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确立有关“基本医疗服务包”的项目,最终确定适合城镇居民需要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不仅对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也可以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构建较为完善覆盖全民的三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首先利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作为衡量疾病负担的指标,测算城镇居民的疾病负担,提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主要健康问题:2006年城镇居民主要疾病负担是非感染性疾病,其疾病负担强度为105.8DALYs/千人,疾病负担谱前五类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神经和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0-44岁人群中,神经和精神疾病均为第一顺位疾病;45-59岁人群中,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居首位;60岁以上人群,循环系统、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因此,城镇居民疾病负担以非感染性疾病为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重点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神经和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保障。通过初步的疾病负担测量,结合文献资料,确定当前主要的危险因素,拟定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以最主要的三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和缺乏运动的预防干预措施为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最终得出促进锻炼的综合社区运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和增加烟草税等三种干预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可以打包纳入基本医疗服务包。设计基本卫生服务包,在有限的卫生经费条件下满足国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需要明确最紧急的卫生服务需求,确定优先权,才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本研究利用WHO推荐的GBD研究方法计算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疾病负担,并且利用BOD与CEA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的资源下,确定最优的基本卫生服务包卫生干预项目,为设计基本卫生服务包提供了合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