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部在国际学术界颇具影响的理论。近年来,它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对汉语的研究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者对其理论也做了一些修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主述位理论也被应用于其中,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却还是远远不够的。《围城》是中国经典小说之一,其语言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然而在语言学领域,从韩礼德主述位理论角度研究文本的论文少之甚少。因此,这篇论文试将韩礼德的主述位理论以及中国学者所取得了成就的应用于分析《围城》的中文版本,并且总结它主述位结构的特点,其中包括主位的标记性,主位类型及主述位的模式。论文进一步论述了整个故事是如何展开的。本文选取了《围城》中文版本每章节的第一个自然段,共九段。然后从三个方面对这九个段落进行分析:一,主位的标记性,二,主位类型,三,主述位的模式。在主位标记性方面,研究表明钱钟书的《围城》中,大多数小句都使用了非标记性主位。根据主位的复杂程度,主位可以分为简单主位和复杂主位。研究表明这篇小说使用了最简单的主述位结构因为大部分的主位都是简单主位。对于复杂主位来说,研究显示钱钟书先生使用了大量的语篇主位使文本前后连贯,很少在文本中使用人际主位来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在分析过程中,唯一出现的一个复杂主位包含了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概念主位,它们三者在文中的顺序对于韩礼德总结的典型顺序提出了质疑。主位推进是语篇中前后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之间发生的某种联系和变化。结果表明平行型和延续型这两种主位推进模式是使用最多的。更进一步,研究证实了小说所采用的模式是利于小说内容的展开及情节的发展。最后,论文展示了研究的结果并论证了这样的主述位是适合小说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