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斑马鱼具有光学透明性、遗传可操作性、与人类基因同源性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分子基因检测和药物筛选。斑马鱼的运动能力通常可以用来反映其大脑功能紊乱、运动功能受损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等。研究者发现,人体中Lipin1蛋白的表达缺失会使得成人出现肌无力症状且伴随着周围神经的病变,而斑马鱼可以用Lipin1的缺失来模拟相应的神经肌肉表现。目前,在斑马鱼模型的运动表现研究中,研究人员常采用触碰观察法。而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马鱼具有光学透明性、遗传可操作性、与人类基因同源性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分子基因检测和药物筛选。斑马鱼的运动能力通常可以用来反映其大脑功能紊乱、运动功能受损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等。研究者发现,人体中Lipin1蛋白的表达缺失会使得成人出现肌无力症状且伴随着周围神经的病变,而斑马鱼可以用Lipin1的缺失来模拟相应的神经肌肉表现。目前,在斑马鱼模型的运动表现研究中,研究人员常采用触碰观察法。而在细胞尺度进行荧光成像,斑马鱼需要被麻醉固定后进行拍摄。传统研究方法的问题在于:a.触碰观察法太过简陋且误差较大;b.麻醉固定会影响斑马鱼的正常运动。因此,评估神经损伤对斑马鱼运动能力的影响需要一个准确有效的方法,在保持斑马鱼动态环境条件的同时,完成其在高分辨率荧光和明场下的成像。本文针对斑马鱼运动行为能力及其生物机制的研究做了以下工作:1.根据斑马鱼的游动特点设计制备了一个微型泳池型装置。在直径为12 mm的圆形结构中,3-4 mm的野生型斑马鱼幼鱼不断地运动去寻找舒适落脚点。研究发现野生型斑马鱼在非接触条件下高速游动,表明该装置可以对不同运动能力的斑马鱼进行有效区分。2.为了在限制斑马鱼运动的同时构建动态环境条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液滴流场系统。该系统通过一个外接转子的振动敲击,在玻璃基底上的液滴中引入流场,通过改变敲击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不同的流场表型(包括一环流、二环流、四环流)。进一步,通过计算流场中物体所受力矩,本研究推断四环流存在两个平衡点。斑马鱼在两个平衡点间的位置分布,经实验验证可以作为评估其运动能力的重要参数。同时,在四环流和液滴的限制作用下,该装置可以实现斑马鱼的高分辨率荧光成像,为研究动态环境下斑马鱼活体内的细胞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综上所述,针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实需求,本文借助3D打印技术,结合可控液滴流场,在限制斑马鱼行动的同时,在环境中产生动态流场,并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其他文献
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均需以基因的多样性为基础,对于基因多样性的研究,目前大部分都是通过突变体来进行各类基因功能的研究。在植物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被广泛用于产生突变体。突变基因的数量与宿主染色体上插入的T-DNA数量密切相关。目前由于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对一株转化植株是否含有单一拷贝的T-DNA进行鉴定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竞争型PCR检测单拷贝T-DNA插
在细菌分裂过程中,Z环精确定位在细菌中部使其均等分裂。革兰氏阴性菌中调节Z环定位的主要有两个负调控系统:Min系统和类核阻塞。Min系统包括FtsZ的抑制蛋白MinC,膜连接的ATPase——MinD,以及一个拓扑因子Min E。MinC的N末端结构域(MinCN)和C末端结构域(MinCC)具有不同的功能。N末端“释放”FtsZ,是FtsZ装配主要的抑制剂;C末端与MinD结合,同时也与FtsZ
细胞群体行为决定了生命活动,直接反映体内生理和病理状况。活细胞实验相较于传统实验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生物信息,提高人们对生命机制的理解,促进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的发展。对细胞行为和功能的研究依赖于体外活细胞培养系统所提供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等环境条件。但是传统活细胞培养系统普遍存在成本高和便携性差等缺点,不适用于长距离运输生物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细胞和生物组织的活性,导致生物医学实验结果重复性差。本研
大麻科(Cannabaceae)隶属于固氮分支蔷薇目(Rosales),该科约包含10属182种,间断分布于新、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部分物种分布至温带地区。大麻科许多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往对于大麻科的系统学研究主要依据形态学性状、叶绿体和核糖体DNA片段,虽部分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大麻科基部白颜树属(Gironniera Gaud.)和Lozanella Gre
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种子和果实)是植物有性生殖的产物。在被子植物中,成功的有性生殖需要花粉及胚囊的正常发育、花粉管正确靶向胚珠的生长、精卵细胞的融合等一系列事件。一直以来,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分离参与这些事件的关键基因。近年来,随着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的成熟,大量的T-DNA插入突变体已被获得并用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分离并克隆了一个参与生殖过程的基因tef。主
自然界中的植物通常处于异质性环境中,而克隆植物可以通过生境选择行为有效地获取异质性分布的资源,从而适应异质性的生境。克隆子株的生长明显受到母株环境的影响,因此,克隆植物的生境选择行为极有可能会受其母株环境的调控。UV-B辐射作为太阳光谱中的重要组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克隆母株的UV-B辐射经历必然也会影响克隆植物的生境选择行为,而相关研究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克隆植物蛇莓
作为反映植物碳经济和水分运输策略的重要性状,经济性状、水力性状以及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于个体发育过程中这两类功能性状及其关系变化的研究较少。在生长过程中随着树木的升高,受到外界环境水分条件和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植物的水力环境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就会相应变化,进而影响经济性状和个体的生存与生长。本文选取了秦岭北部和黄土高原南部的常见木本植物,通过研究功能性状(经济和
近些年来,抗生素类药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量和使用量越来越大,并且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水中常能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由于抗生素的密集使用和持续释放,世界各地的水体和土壤中都发现了高浓度且持续的抗生素。这种严重污染会破坏人类健康并加剧生物体耐药性相关的风险。此外,抗生素及其代谢物对生物和人体具有潜在和持久的危害,这使得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问题突出。红霉素(ERY)是一种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
叶绿体分子伴侣CPN60(Chaperonin 60)属于分子伴侣家族,分子伴侣可以帮助多种底物进行折叠与组装,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型分子伴侣和二型分子伴侣,CPN60属于一型分子伴侣。在拟南芥中,组成CPN60结构的蛋白亚基有六种CPN60α1、CPN60α2、CPN60β1、CPN60β2、CPN60β3、CPN60β4;以及三种共伴侣蛋白CPN10-1、CPN10-2与CPN20。目前虽然
复杂边界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供了固有的生存环境,同时微生物的生命运动也对微环境产生影响。例如细菌通过鞭毛拍打获得自身整体平动与转动,因而在软物质领域中被当作一类典型自驱动的主动粒子,它显著区别于经典的热运动主导的常规胶体被动粒子。本论文以自主运动的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复杂边界条件下主、被动粒子的相互作用。这为复杂环境下细菌行为的调控、细菌运动机制的探索以及细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案和思路。首先,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