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000多年来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是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强大的精神支柱,其不仅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加快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自2017年起,“一纲多本”的教科书时代正式结束,部编版教科书取代之前各版本教科书在全国陆续投入使用,至2019年止,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将全部使用部编版教科书,这也标志着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全面换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特别提到,在本套教科书的编写上力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融入到教科书当中去。由此,本研究选取整套12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文本,针对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此处的“传承”具体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静态传承;二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动态传承。因此,顺而确定了本研究的两大研究问题:一是从静态层面上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选排中呈现了哪些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二是从动态层面上调查分析教师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何?首先,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相关政策文件、已有相关研究和本研究文本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构建出信效度良好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其次,采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利用分析框架,分别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在各分析项目(包括选文、习作、练习、助读、图像五个系统)的呈现情况以及各分析类目(包括外显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汉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文学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化、传统科技文化、传统宗教文化、传统哲学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其他传统文化;内隐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发现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选编的合理和亟待优化之处;再次,研究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教师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编排建议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内容,为达到使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笔者就如何使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及教师如何有效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